眼下,低溫凍害給農作物生長帶來了挑戰。“杜站,棚里的茄子十來天沒生長了,還染上了灰霉病,您有時間過來看看嗎?”山東省高唐縣甜美農業綜合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夏如雷焦急地打電話求助。他承包了50個蔬菜大棚種茄子,受病蟲害影響,可能面臨近不少直接經濟損失。
夏如雷口中的“杜站”,是高唐縣農業農村局四級調研員、高級農藝師、“杜立芝農業科技服務團隊”隊長杜立芝,曾擔任當地蔬菜站和農技站站長。杜立芝每天探地頭、鉆大棚、送技術,在大伙兒眼中是“問不倒”的“田秀才”。
在高唐縣姜店鎮張井村,一座座蔬菜大棚成塊連片。走進夏如雷的茄子大棚,一股濕熱的氣息撲面而來,枝蔓上掛著大大小小的圓茄。杜立芝走向大棚深處,一邊俯身察看,一邊清理殘茬和壞葉。“最近天氣晴好,可以在早上放十分鐘晨風,及時通風散濕,調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在靠近地膜的位置留兩三片葉子就行,讓更多陽光曬到根部,茄子才會長得又好又壯。”杜立芝說。
夏如雷緊跟杜立芝的腳步,又仔細詢問了撒肥施藥、治理病蟲害等問題,杜立芝一一開出“良方”,夏如雷臉上凝重的表情才逐漸散去。臨走時,杜立芝還不忘叮囑他,對壞果注意輕拿輕放,避免灰霉病原孢子擴散到空氣中繼續侵染危害其他植株,及時、全面地將病殘體清理至棚外。
7天后,大棚里的灰霉病防治住了,夏如雷的茄子長勢喜人。他高興地對記者說:“有問題找杜站,準沒錯!多虧了她這樣的農業專家耐心指導,讓我對種大棚茄子更有信心了。”
夏如雷是一名返鄉創業人員,原本從事工程施工。如今,他的合作社已打造出一條完整產業鏈,是華北地區黑亮圓茄單一品種種植面積最大的一家,帶動4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合作社產的圓茄全部運往北京新發地市場銷售,去年純利潤超過200萬元。
近年來,高唐縣匯聚基層農技推廣力量,從縣農技部門中級職稱以上人員、鄉鎮農技人員中篩選農業、林業、畜牧、水產、蔬菜等領域的技術專家,組建了一支由杜立芝擔任首席專家的農業科技服務團隊,不僅構建起“縣建室-鎮建站-村建點”的三級農技服務網絡,還創建了“馬扎課堂”“田間課堂”等宣講品牌,開通抖音號、視頻號,集中制作各類科普視頻,將觸角延伸至田間地頭、百姓身邊,打通基層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同時,發揮團隊成員“傳幫帶教”作用,孵化“土專家”“田秀才”“新農人”7000余人,成為助力鄉村振興、農民致富的強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