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2月1-2日,全國農作物品種區試審定工作交流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會議全面總結了2016年以來品種試驗審定工作的成效經驗,研究部署了2024年重點工作任務。國家品審委主任委員及各專委會委員代表、各省(市、區)品審委辦公室主任、國家統一試驗主持人代表、有關省種子站負責同志、國家品審委辦公室相關人員參加會議。
會議認為,自2016年新《種子法》頒布實施以來,全國品種區試審定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篩選了一批優良品種,2016-2021年,國家和省級共審定品種23055個,推出高產穩產、綠色優質、專用特用新品種,豐富了農業生產用種選擇。健全了品種區試審定制度,三次修訂國家《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制定《國家主要農作物品種試驗管理辦法》,陸續出臺相關文件細化審定工作流程、規范引種備案。強化了區試審定體系建設,國家級兩次修訂品種審定標準,部省兩級不斷優化試驗組別設置,加快開發應用試驗、審定信息系統,積極爭取品種區試條件保障。創新了品種評價推介機制,建立“大浪淘沙”品種優選機制,全國共建立1300多個農作物品種展示點,每年展示品種40000多個。
會議指出,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以來,全國區試審定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全品種審定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著眼長遠、長短結合,著力解決行業反映強烈問題和生產突出問題,推動了品種審定工作取得新進展。在審定制度上,制定出臺轉基因大豆玉米審定標準,開通國家級轉基因玉米大豆品種試驗,明確轉基因品種審定的相關要求,為暢通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做好了制度保障。在審定標準上,修訂國家級稻、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重點提高品種產量、抗病性和DNA指紋差異位點數指標,2022年、2023年國審品種同比分別下降了17%和4%,實現了國審品種數量由快速增長轉向平穩回落。在審定試驗上,啟動開展了為期一年的專項整治,今年開出了審定工作有史以來“最大罰單”,對查實的16個綠色通道、50個聯合體進行清退和限期整改。在審定管理上,完善審定委員會管理制度,第五屆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成立之時就制定出臺了章程,既要充分發揮審定委員會專業優勢,又要嚴格落實回避等制度程序。在跟蹤評價上,今年首次編制發布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重點推介了10種農作物、241個優良品種,推出較為完整、遞次推進的品種推廣梯隊,盡快將增產潛力轉化為現實產量。
會議強調,當前品種審定工作還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一是審定品種數量、類型多但品種創新水平低、同質化問題嚴重;二是試驗規模不斷擴大但試驗條件能力提升緩慢;三是制度改革不斷深化但配套管理落實不到位。要解決好這些問題,既要有立竿見影的舉措,又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一要依法履職擔當。各級品審辦要發揮“中樞”作用,統籌審定管理,系統把握政策、規律,抓好日常管理服務和學習培訓。二要建立健全制度體系。繼續修訂完善《審定辦法》,發布實施《試驗辦法》,支撐審定工作高質量發展。三要完善試驗審定體系。加快審定、區試技術標準制修訂,抓好區試審定骨干人才培養,提高試驗設施條件水平,改造升級品種區試審定系統。四要嚴格試驗管理。管好三個試驗渠道,持續開展兩個渠道專項整治。樹好統一試驗標桿,提升綠色通道試驗水平,嚴管品種聯合體試驗。五要推進部省協同和省際協調。國家和省級審定有分工、不分家,持續推進審定標準、試驗管理、審定與保護、推廣銜接等方面的協同推進、協調一致。
會議要求,下一階段全國品種審定工作要做好三個“一”。工作部署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國省兩級審定要上下聯動、協同連接。工作任務要圍繞全國“一張表”,歸納總結階段性工作難點痛點,集中力量解決突出問題。試驗體系要實現全國“一張圖”,推進數據信息共享、統籌布局,推進品種審定工作持續向好。
會議期間,黑龍江、山西、河南、浙江、四川、福建等省做了典型發言,各省交流了在品種區試審定、引種備案和試驗監管等方面的工作成效與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