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農業的命脈所在。一粒種子促振興,未來育種方向是什么?種業大省河南未來應向何處發力?11月10日,2023中原農谷國際種業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圍繞上述問題接受了相關媒體記者專訪。
匯集優異種質資源,在資源庫中找“人才”
中國擁有豐富的農作物種質資源,當前保存糧、棉、油、果、蔬、茶、糖、桑、草等340類作物2180余種,總量54萬余份,其中長期庫46.5萬份,種質圃7.5萬份……
民以食為天,糧以種為先,種子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籌碼,對于農業大省、糧食大省河南來說,給“中國碗”盛上更多“河南糧”,邁向種業強省至關重要。
錢前表示,中原農谷是著眼現代化河南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河南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種質資源是育種創新的基礎,只有種業自主可控,種業科技才能自立自強。
在錢前看來,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質是芯片中的芯片,種質庫是遺傳育種的“人才庫”。我國是種質資源主國,也是種質資源大國,從我國育種事業取得重大進展的歷程中,可以發現,種質資源為育種創新提供了寶貴的“溫床”。
于中原農谷而言,收集、保存、發掘、利用優異種質資源,在資源庫中找到“人才”,探尋革命性、顛覆性的種質新資源、新基因,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
推進生物育種打造種企龍頭,促進種業科技新發展
這其中,種業創新發展是穩糧增產最核心的驅動力和保障。
中原農谷育種基底深厚,態勢迅猛,在第二個發展著力點上,錢前提出要大力推進生物育種新技術。他表示,不同于傳統育種,現代生物育種技術全面解析了遺傳基因奧秘與調控機制,育種專家可以精準選擇出更為優異的品種,提升育種效率。
“推動育種從‘藝術’向‘科學’轉變,我國在世界處于前列,這也是未來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錢前說。
從神農種業實驗室落地,到首家種業企業成功上市,近年來,河南在加快推進種業振興上,動作利落,節奏緊湊。
錢前表示,邁向高質量發展,也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引領與帶動。當前河南種業企業量多、面廣,下一步,匯集優勢,以培育龍頭企業促進農業產業化,以“點”連“線”擴“面”,加快現代種業發展,保障糧食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