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在郴州市五蓋山種植示范基地進行現場測產。
11月2日,科技日報記者從湖南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獲悉,日前該所和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農業農村局組織專家,對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長沙綜合試驗站在郴州市五蓋山種植示范基地開展的優質鮮食和食品加工用甘薯綠色生產技術示范項目進行現場測產,測產結果為畝產甘薯3750.8公斤,商品薯率達92.7%。
五蓋山鎮平均海拔800米,土質肥沃且為花崗巖母質發育的砂土黃壤和黃棕壤,十分適宜種植藥材和甘薯等作物。此前,五蓋山鎮農戶主要種植品種名為“廣東白皮”的甘薯,但卻遭遇了產量的“天花板”。
2020年,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長沙綜合試驗站在五蓋山種植示范基地開展農技服務。截至目前,該試驗站已為當地引進50多個甘薯新品種,最終篩選出“普薯32”“徐薯48”“煙薯25”“濟薯26”“湘紫薯910”等產量高、品質優的甘薯新品種進行推廣種植,新品種替代率高達96%。
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長沙綜合試驗站站長、科技特派員黃艷嵐介紹,新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是甘薯高產的關鍵,長沙綜合試驗站以新品種為切入點,結合脫毒種苗、配方施肥、水肥一體、綠色防控等技術進行示范推廣種植,助力當地甘薯畝產量由過去的1500公斤左右,上升至每畝2300公斤—3700公斤,增產53.3%—146.7%,按收購價每公斤1.2元計算,每畝增收960元—2640元。而以7斤鮮薯加工1斤紅薯干來計算,加工效益每畝可達17000元—27400元,純利潤達42.3%。
五蓋山種植示范基地負責人龍松介紹,基地通過訂單種植模式帶動周邊農戶種植甘薯,極大地提高了當地種植戶的種植積極性。同時,基地還進行了甘薯深加工,創立了“高山甜薯”品牌,已初步探索形成了甘薯種植、機械采收、加工、銷售的產銷一體化服務模式。
近5年來,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長沙綜合試驗站在湖南省甘薯種植區大力推廣甘薯新品種、水肥一體關鍵技術、機械化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等,累計助力湖南省示范推廣216萬畝甘薯,每畝單產平均增加500.8公斤,新增總產值15.8億元,在實現甘薯綠色高效生產的同時,減少了環境污染,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