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水稻收割的黃金時期。在鐵嶺市鐵嶺縣凡河鎮五角湖村振義家庭農場,300畝優質高食味水稻歷經150余天的種植管理,迎來開鐮測產。
稻浪滾滾,田野金黃。在現場,遼寧省農科院的專家經考察后,選取了4塊水稻田進行測產驗收。經過收割、脫粒、稱重、換算等環節,最終測出:“遼粳香2號”折標準含水量畝產1320.4斤;“粳優653”折標準含水量畝產1079斤;寬窄行種植的“鐵粳11”折標準含水量畝產1449.75斤;普通模式種植的“鐵粳11”折標準含水量畝產1349.8斤。
“這片是我們省農科院優質高食味水稻提質增效核心示范區,連續多年示范種植‘遼粳香2號’‘粳優653’‘鐵粳11’等優質高食味水稻新品種。從今年的測產結果看,畝產都提高了百余斤,且米質優良。”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長李躍東說。
高食味水稻是指口感好、香味濃的優質水稻。近年來,為滿足市場對長粒且帶香味優質米的需求,省農科院每年都在鐵嶺縣、開原市等地建立4至5個優質高食味水稻核心示范區,示范種植近10個水稻新品種。
連續多年成為省農科院示范基地,振義家庭農場場主劉振義感觸頗深。這些年,在水稻專家的指導下,他采用工廠化育苗、測深施肥、寬窄行種植、綠色防控等技術,成功種植了多種優質高食味水稻。
“普通大米每斤最多賣2.5元,優質高食味大米的零售價最高達到5元,這讓一畝地的純收入達到千元以上。”劉振義說。
近年來,鐵嶺市以穩定增加糧食面積與產量為目標,以農業綠色發展為導向,不斷優化品種布局,積極引導農戶種植“畝產高、米優質、抗性強”的品種。“遼寧省農科院在鐵嶺建立優質高食味水稻提質增效核心示范區,目的就是助推鐵嶺稻米產業向優質化、效益化、品質化轉型升級。”李躍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