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黑龍江省樺南縣堅持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戰略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聚焦大豆產能提升工程和特色農業發展的農業生產創新方式,著力推動農業現代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找準定位,農業“芯片”引進來。2022年,在樺南縣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省紀委監委駐樺南縣土龍山鎮慶發村工作隊與鎮村兩級率先啟動探索“良種良法雜豆種植”新方法,建立“政府+科研+企業+庭院+良種+品牌”發展模式,積極對接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資源研究所,引進該所自主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合農114”“綏農81”等9個優質大豆品種和“龍蕓豆6”“龍小豆16”等6個優質雜豆品種,對大豆進行良種良法試驗示范種植,充分挖掘村民閑置庭院資源,讓“小庭院”發展“大經濟”,建設了38畝特色雜豆新品種庭院示范基地。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資源研究所與樺南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對種植全流程和作物整個生產周期進行跟蹤技術指導,充分運用農業“三減”技術、化控劑應用技術、全程機械化耕作技術等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力爭在3年時間內找到適合區域實際的雜豆種植最優法。
以點帶面,庭院經濟活起來。為使雜糧雜豆和大豆產業在本縣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充分挖掘重大機遇和潛力優勢,讓村集體和廣大村民將來能“接得住”“能復制”“可推廣”,以農家閑置庭院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整合農村閑置小園和地塊,開展特色雜糧種植,實行統一供種、統一播種、統一采摘的管理方式,激活鄉村庭院這一池“春水”。通過大力打造科技農業、訂單農業、品牌農業“三合一”融合發展新樣板,樺南縣組織廣大農戶統一與農盛園食品有限公司簽訂協議,按市場保底價對大田大豆種植進行原糧收購。同時,整合村集體資金創建“豆蔻慶發”雜糧品牌,在京東、黑龍江農投云農網等網站宣傳,利用高端生產線,加工生產包裝帶有樺南地方特色的雜糧雜豆精品禮盒和高蛋白豆漿粉,全面實現“訂單農業”,讓群眾足不出村就銷售了農副產品,提振了農戶繼續發展庭院種植的信心。
發揮效益,農民增收富起來。通過一個周期的種植、加工、銷售實踐,成功選出一條最適合村情民情實際、廣大村民跟進效仿的產業發展之路,不僅經濟效益高,社會效益也非常顯著。以慶發村種植“龍小豆16”為例,理論測產平均產量為4950斤/公頃,每公頃預計收入27500元左右,平均收入高于園內種植玉米等其他作物30%—80%,跟種村民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因新品種抗病、直稈、無需施肥等特性,婦女、老人等弱勞動力均可試種。
通過雜糧雜豆和大豆產業實踐,不僅提升糧食的綜合產能,也為當地村民推開一扇致富之門,也給全縣各鄉鎮打了一個好樣板,下一步將繼續與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資源研究所合作,努力擴大雜糧雜豆種植面積,延伸產業鏈條,做大做強做優農業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