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是國內少數具有出口創匯優勢的糧油類農產品,但花生易受到黃曲霉素污染。襄陽通過引進減毒固氮綠色生產技術,有效阻控了黃曲霉素,實現花生的增產提質。
近日,在襄陽市襄州區古驛鎮的“花生控毒固氮提質增產關鍵技術”萬畝示范實驗田,來自中國工程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的專家組對花生長勢進行了現場觀摩。經過測算,今年這片試驗田預計畝平產量超400公斤,相比普通花生田增產近22%。
襄陽市襄州區程河鎮南園村村民劉萬成:“一般的花生拔出來是光溜溜的,沒有真菌疙瘩,現在拔出來有真菌疙瘩,一畝地多收入1000多塊錢。”
種植戶所說的“真菌疙瘩”,就是因為用了ARC微生物菌劑種植技術。2020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創建的“花生控毒固氮提質增產關鍵技術”示范實驗在襄州區落地。經過三年的實驗研究,專家團隊發現ARC菌劑不但能有效防控花生、玉米等糧油作物極易感染的黃曲霉素,讓花生仁黃曲霉毒素污染水平下降了80%,而且還能促進花生根瘤的生長,通過根瘤固氮提供肥力,實現增產提質。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武:“特點就是使用技術簡單、成本低、效益好,一畝地只要30塊錢,可以增產、增效,增加花生產品的安全性,可以減毒、減損,同時還可以減肥、減本、減碳。”
作為全國40個試驗示范點之一,襄陽襄州區已有5家合作社、1100農戶參與花生ARC控毒固氮提質增產技術的推廣應用,預計今年畝平產量400公斤,戶平增收2700多元。襄陽力爭3—5年內施用ARC微生物菌劑覆蓋面達到60%以上。
(長江云新聞記者 甘泉 李曉雨 襄陽臺 謝威 襄州臺 章鐵勇 王辰然 計超軼 王鋒 任偉 責任編輯 王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