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儉是上海亭中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擅長通過輪作經營優質稻米和特色經濟作物。根據2022年的行情,合作社今年除了種水稻,還種了50畝雪瓜、20畝小皇冠瓜、16畝鮮食玉米。周克儉重點介紹的完全可以媲美國外好品種的“申科雪甜818”,是上海市農科院特用玉米團隊培育的進口替代甜玉米品種。
亭林雪瓜和小皇冠瓜是上海市金山區有代表性的特色瓜,附加值高,效益很不錯。記者在亭中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銷售大廳看到自提價格表:小皇冠瓜一箱160元,水果玉米一箱100元、每支8元,雪瓜一箱100元,合作社水果玉米的優質優價由此可見。對比亭林雪瓜和小皇冠瓜,周克儉還是愿意多種水果玉米,他非常清楚特色瓜種植的風險,也通過分析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判斷出中高端消費者對營養更豐富的水果玉米偏愛。何況,與特色瓜種植相比,鮮食玉米種植成本低,更省人工。
“最近幾年市場上出現不少鮮食玉米品種,消費者越來越理性,成熟的種植戶越來越多,大家都比較滿足,又有共同期待,期待盡快培育出能夠實現進口替代的好品種。”近年來,周克儉一直試種該團隊新品種,每一次試種,都會收獲一次優質高效的經驗。
記者從上海市農科院了解到,自2018年以來,上海市農科院先后組建CIMMYT—中國特用玉米研究中心、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上海綜合試驗站、上海特用玉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長三角鮮食玉米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平臺,這些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特用玉米研究團隊。近年來,團隊培育出國審特用玉米新品種12個,其中,“申科甜811”繼獲得2022年全國十佳甜玉米品種后,還入選農業農村部2023年農業主導品種,是全國唯一入選的鮮食甜玉米品種。
1984年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玉米團隊育成全國第一個省級審定鮮食玉米品種以來,上海鮮食玉米育種團隊的聲望全國領先,但是,因為人才技術斷層,團隊卻面臨育種技術滯后的尷尬,主導品種難以為繼。“當時雖然只有3個人,條件非常有限,但有個踏實、專業的領頭人,一定會成為優秀團隊。”負責團隊育種基地、制種基地管理工作的盧有林說。
不負期望,2008年以來,團隊用短短6年時間建成了長三角最大的特用玉米種質庫;先后在上海農科院莊行基地、上海海南南繁基地完成高標準育種基地建設,還在甘肅省張掖市建起了1000余畝的制種基地。在擴大基地的同時,團隊成員也從最初的3個人擴大到15人,其中研究員5人,具有博士學位8人,特聘外國專家2人,博士后研究人員3人。
自2018年以來,團隊在鮮食玉米育種、推廣領域影響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大小小的項目也因此增加,項目負責人年輕化趨勢明顯。記者了解到,自從2011年鄭洪建成為團隊第一個訪問學者以來,團隊共有6位成員先后到美國、英國、墨西哥做訪問學者。
“鮮食玉米國內起步比較晚,但品種不輸給國外品種,院里對這個團隊是有所期待的,期待上海鮮食玉米新品種盡快推廣到全國各地,向‘一帶一路’國家輸出上海好品種。”在評價特用玉米卓越團隊時,上海市農科院副院長趙志輝表達了心中的期待。
對此,團隊領頭人鄭洪建表示,遇上了鮮食玉米快速發展的機遇期,上海市農科院、上海市農業農村委甚至包括國家層面都給予團隊很多支持,團隊將培育更多更好的特用玉米新品種,滿足上海、長三角、全國乃至全球更多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