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全國早稻產量形勢分析會暨低鎘早稻現場觀摩會在湖南省常德市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湖南金健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中國水稻研究所選育的中安早7號、中安2號兩個低鎘早稻品種,在常德市鼎城區牛鼻灘鎮白洋湖村展開了1112畝的千畝連片示范種植。觀摩會中,該示范片通過了農業農村部水稻專家指導組的現場評議。在示范片隨機抽取3塊田實割測產,稻谷平均畝產563.4公斤。示范現場采集的13個送檢稻谷樣品結果顯示,兩個品種均具有顯著的低鎘特性。

低鎘早稻品種示范田(tian)。俞慧友 攝
觀摩會由全國農技推廣中心、湖南省常德市政府和中國水稻研究所聯合主辦。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研究員張毅介紹,我國約有五分之一的耕地受不同程度重金屬污染,從近年來重金屬治理成效與科技攻關看,低鎘品種選育和推廣,是目前最經濟和高效的方法之一。
此次湖南省常德市低鎘早稻示范種植片的土壤為重金屬中輕度污染。示范片由中國工程院萬建民、胡培松、柏連陽三位院士擔任首席專家,農業農村部水稻專家指導組、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提供技術支持,鼎城區農業農村局與湖南金健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實施。示范片由實施單位統一供種,無特殊栽培要求,田間管理由70余農戶根據各自種植習慣獨立完成,可真實反映生產實際情況。
觀摩會上,專家組一致認為,品種稻谷低鎘特性顯著,熟期適宜,豐產性好,適宜大面積推廣應用,助力解決稻谷鎘超標難題。
據悉,湖南金健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水稻研究所利用化學誘變,創制出了可阻礙根系對鎘吸收的低鎘突變體,以常規育種與分子育種相結合的方式,創制了低鎘種質資源100余份,培育了低鎘水稻新品種50余個,“安1S”“華安2S”“潔S”等3個低鎘兩系不育系通過省級鑒定,完成了早、中、晚低鎘水稻新品種配套。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龔昕則介紹稱,2022年,湖南在全省34個縣市區開展了2萬余畝試驗示范,新品種鎘低積累特性、綜合性狀表現良好。今年,一批低鎘新品種已進入試驗審定程序,有望明年大面積推廣應用。
作者:俞慧友 實習生 王紫玥 周文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