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他們連續干了18年!
7月4日,市農業農村綜合發展中心主任鐘燕燕、副主任廖華明及中心種業技術服務科工作人員一行6人,來到位于全州縣紹水鎮的“看禾選種”基地查看展示示范品種生長情況,或撥開禾葉查看病蟲害防治效果,或詢問上周計劃落實情況,或部署下一步工作,這樣的工作他們已連續干了18年。
因工作成效顯著,廣西“看禾選種”(桂北)基地已被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認定為“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他們的持續努力讓一顆種子變成黃燦燦的稻穗,把“看禾選種”打造成了一個多功能平臺。

鐘燕燕(右一)一行在地頭討論水稻展示品種田間管理方案
品種展示交流平臺。自2006年第三屆“看禾選種”落地桂林以來,至2022年桂林已成功舉辦17屆,過去17年共展示示范各類農作物品種10638個,累計參觀人次達10.5萬,每年90余家企業攜帶品種參展,廣西“看禾選種”(桂北)已成為育種家、企業、經銷商、種植戶等相關人員展示交流“對話”的平臺。
品種示范推廣平臺。2023年桂林市備案銷售的362個水稻品種中,299個品種曾經在“看禾選種”平臺展示過,102個品種被“看禾選種”大會組委會推介過;2023年桂林市備案銷售的285個玉米品種中,141個品種曾經在“看禾選種”平臺展示過,42個品種被“看禾選種”大會組委會推介過;“看禾選種”平臺已成為了品種推廣平臺,加速了桂林市品種更新,提高了糧食單產水平。據統計,我市水稻單產從2010年的畝產371.2公斤提高到當前畝產近420公斤,平均畝產提高了近49公斤,“看禾選種”為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
品種跟蹤評價平臺。在“看禾選種”基地的水稻種子質量跟蹤評價區,種植了50個從種子市場上抽取的種子樣品;工作人員定期觀察品種純度、抗病性、抗倒伏性及其它農藝性狀,以跟蹤評價品種實際表現,是否存在種子質量問題、種性變化問題。
品種篩選試驗平臺。今年農業農村部和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分別下發了單產提升行動實施方案,以保障糧食安全;方案中一個重要技術路線是“推廣再生能力強、耐碾壓、宜機收的高產優質再生稻品種”。得知方案內容后,鐘燕燕立即帶著她的同事們,依托“看禾選種”平臺展示功能,挑選出在上一年度中產量、抗性等綜合表現好的品種,著手開展優質再生稻品種篩選工作,以期滿足桂林生產實際需求。過去幾年中,他們還連續多年開展了水稻綠色品種篩選工作。
據悉,“看禾選種”為廣西首創,當前廣西共有一南一北兩個基地;自2006年起,設桂北基地,落戶桂林。“看禾選種”旨在通過不同品種在同一生長條件下的田間表現,讓相關從業人員能夠以可見、可摸、可測量的方式選擇適宜品種種植推廣。據介紹,第二十屆“看禾選種”大會(桂北)擬于2023年9月上旬舉辦,本屆大會將有96家企業的768個品種在田間參展。

工作人員進行展示示范水稻品種移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