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推薦閱讀 » 正文

河南地區常見主栽小麥品種的抗條銹病評價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06-27  來源:中國種業  作者:王睿 等  瀏覽次數:1004
 

      小麥條銹病是小麥生產主要病害之一,且具有流行性和傳播性,對糧食安全有嚴重的危害性。河南是糧食大省,也是全國小麥種植大省,屬暖溫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一般在12~16℃之間,年平均降水量500~900mm,氣候環境十分適宜小麥條銹病發生。傳統的藥劑防治不僅污染環境而且消耗資金和人力,而抗病品種的種植和推廣應用是最為經濟有效的防控方法。為此,中國農業大學開封實驗站搜集整理了本地區暢銷的小麥品種,進行了成株期田間混合菌種鑒定,篩選優秀抗源材料,應用于抗性育種,并為本地區小麥生產進行指導。

      1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小麥品種為許科718、華育198、秋樂2122、泛麥8號、周麥27、鄭麥379、遂選101、鄭麥103、豫麥49、百農418、太空6號、矮抗58、百農4199、橫麥136、中麥175、周麥22、豫教6號、偃細9433、豫農035、許農7號、偃高21、周麥21、豐德存麥12號、開麥20、百農207、運旱115、許農5號、西農189、西農811、豫農949。所選品種為市場隨機購買暢銷品種,詳細信息見表1。對照品種為銘賢169。接種菌源為中國農業大學馬占鴻教授課題組提供的小麥條銹混合菌種。

       1.2   田間試驗設計

      田間試驗在中國農業大學開封實驗站內進行。地處34°46′N,114°15′E,地勢平坦,肥力中等,土質為沙壤土,前茬作物為玉米。試驗前一年進行播種,種植方案設計3個重復,每個重復隨機進行編號和種植,每個品種1m行長,間隔0.25m。每個重復四周種植保護行進行隔離。保護行小麥品種為京0045。

       1.3   條銹菌人工接種

      試驗于2019年3月下旬進行人工接種。將小麥條銹病混合菌配制成濃度為60mg/L的夏孢子懸浮液進行人工接種。于傍晚時分將需要接種的小區進行噴霧接種,然后利用經過噴霧處理的塑料布覆蓋,用土將周圍覆蓋好保濕。翌日8:00前將塑料布揭開。

       1.4   調查方法和計算方法

      按照GB/T15795—2011《小麥條銹病測報技術規范》進行相應的病害普遍率和嚴重度調查。從第1次發病開始,每隔7d調查1次,直至小麥乳熟期。病害嚴重度按照0、1%、5%、10%、20%、40%、60%、80%、100%的標準調查。同時記載總葉數、病葉數。

      普遍率(%)=(發病葉片數/調查總葉片數)×100

      平均嚴重度(%)=Σ(各級病葉數×各級病葉數)/調查總病葉數

      病情指數(DI)=普遍率×平均嚴重度=Σ(各級病葉數×各級病葉數)/(最高級代表值×調查總葉數)×100

       1.5   抗性劃分方法

      采用相對抗病性方法評價其對小麥條銹病的抗病程度,抗病強度分別用免疫(I)、高抗(HR)、中抗(MR)、中感(MS)、高感(HS)表示,用相對病情指數分別為1.00、0.80~0.99、0.40~0.79、0.20~0.39和0.20以下來進行評判。

      相對抗病性指數計算方法如下。

      相對抗病性指數=1-相對病情指數相對病情指數=鑒定品種平均病情指數/對照品種平均病情指數

      采用最后一次調查的平均病情指數來計算相對抗病性指數,并用平均相對抗性指數來進行抗病程度的最后評判。

      2結果與分析

       2.1   小麥品種發病時間

      于試驗當年4月初開始發病,發病后進行第1次調查,病情始發時間約為條銹菌接種后15d,對照小麥銘賢169發病率明顯高于大多數小麥品種。通過調查發現,不同品種小麥條銹病始發時間不同,存在明顯差異(表2),其中,周麥27、遂選101、鄭麥103、豫麥49、百農418、百農4199、周麥22、豫教6號、偃細9433、豫農035、周麥21、豐德存麥12號、開麥20、百農207、運旱115、許農5號、西農189、西農811等18個品種始發時間為4月上旬;許科718、太空6號等2個品種始發時間為4月中旬;華育198、秋樂2122、鄭麥379、矮抗58、橫麥136、偃高21等6個品種始發時間為4月下旬;泛麥8號、中麥175、許農7號、豫農949等4個品種始發時間為5月上旬。

       2.2   小麥品種的發病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的小麥品種條銹病發病情況差異較大。對照品種銘賢169在乳熟期的平均病情指數為7.87%。截至乳熟期只有遂選101平均病情指數高于對照品種銘賢169,發病程度最為嚴重。而小麥品種許農7號在調查的全過程中均未發病。

       2.3   抗性評價

      從表3可以看出,參與試驗的30個小麥品種中,許農7號表現出近免疫(I);許科718、泛麥8號、鄭麥103、太空6號、矮抗58、百農4199、中麥175、豫教6號、許農5號、西農189、西農811、豫農949等12個品種對小麥條銹病表現高抗(HR);華育198、秋樂2122、周麥27、百農418、橫麥136、周麥22、偃細9433、豫農035、偃高21、周麥21、豐德存麥12號、百農207、運旱115等13個品種對小麥條銹病表現中抗(MR);鄭麥379、豫麥49、開麥20等3個小麥品種對小麥條銹病表現中感(MS);遂選101表現高感(HS)。

      3結論與討論

      通過試驗發現,不同的小麥品種對條銹病的反應程度差異較大。從整個試驗調查過程看,許農7號對小麥條銹病表現近免疫,整個生育期未發現條銹菌危害,偶爾可見過敏性壞死反應。遂選101始病時間早,4月上旬開始發病;發病持續時間長,從拔節期至乳熟期持續發病;發病程度重,至乳熟期病情指數達到16.60%,遠超對照品種銘賢169。在參試的30個品種里,有許科718、泛麥8號、鄭麥103、太空6號、矮抗58、百農4199、中麥175、豫教6號、許農5號、西農189、西農811、豫農949等12個品種對小麥條銹病表現高抗(HR),占參試品種的40%。在生產上,對抗病品種的推廣應用是避免小麥條銹病大流行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小麥條銹病綜合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河南市場上,仍有部分小麥品種材料不宜在條銹病多發地種植,需進一步加強抗條銹病種質資源的利用和推廣。

      ?本文來自《常見主栽小麥品種的抗條銹病評價》

      ?作者:王睿,霍嬋,劉朝暉,王恒,李冠甲,趙琦,楊丹丹,蘆云瑞

      ?單位:中國農業大學開封實驗站;開封市科技創新發展中心;開封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刊于《中國種業》2023年第6期80-83頁 轉載請注明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