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6月13—14日,全國農技中心在湖北省武漢市成功舉辦全國種子檢驗技術與質量提升培訓班,來自各省(區、市)種子管理部門及有關種子檢驗機構技術骨干共80余人參加培訓。培訓班上,聚焦種子質量監管、種子認證制度推進和種子檢驗新技術、新方法、新標準等內容,邀請國內行業專家開展了專題報告和研討交流,并就業內關心的焦點問題進行了互動和解答。全國農技中心副主任劉信出席開班式并講話。
劉信指出,2022年,全國種子檢驗體系主動入位種業振興,全力做好種子質量監管技術支撐和公共服務,取得明顯成效。在質量監管方面,全面落實種業監管執法年任務安排,確保了種子抽查合格率維持在較高水平,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在技術標準方面,積極推動技術標準完善和DNA指紋庫構建,全國首個農作物DNA指紋平臺上線運行,成為打擊種子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的重要“利器”;在種子認證方面,構建了制度框架,推進了試點示范,推動了制度實施進程,得到農業農村部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充分肯定。
劉信強調,2023年,是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三年打基礎”的關鍵之年,種子檢驗體系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種業監管提出新要求。既要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大打擊假冒偽劣力度,加強種業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又要加強保護品種創新,嚴格品種準入,有效控制品種同質化。種子認證提出新任務。種子認證實施意見即將出臺,認證工作有序推進,有望年內發放一批種子認證證書;生物育種提出新課題。生物育種發展迅猛,產業化應用進程明顯加快。這些,都需要種子檢驗體系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劉信要求,種子檢驗體系要順應形勢、主動作為、苦練內功、提升水平,把種子認證作為主責主業抓緊抓實,既要支撐好種業“市場端”和“品種端”技術需求,更要做好生物育種產業化全面實施技術儲備,力爭在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中發揮更大作用,為實現我國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和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盧開陽、湖北省種子管理局局長鄭洪林、中國農科院油料所副所長張銀波、全國農技中心首席專家王玉璽出席開班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