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栽秧一兩家,芒種插秧滿天下。”進入芒種時節,又到一年插秧季,在北京市上莊鎮京西稻核心生產區,為搶抓農時,稻田里呈現出一派熱鬧繁忙的農業生產景象。在歷經備耕、育苗、施肥、整地、筑埂等多個環節后,秧苗終于開始進場。灌水后的稻田還引來了眾多水鳥嬉戲,蜻蜓如精靈在田埂邊起起落落,形成一幅初夏稻田景觀圖。
近年來,上莊聯拓農業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在上莊鎮京西稻核心生產區開展京西稻種植工作,年均種植規模2000畝左右。種植品種在原“越富”“上香一號”基礎上增加了“7233”“京西稻3號”。稻谷平均畝產由原來的650斤提升至850斤,加工后精米畝產500斤左右。穩定種植面積同時,京西稻畝產提升37%,種植效益逐年提升。
“今年京西稻插秧工作與往年有所不同,今年我們在京西稻核心生產區域專門劃定了兩片共計60畝的區域,開展兩個新品種的試驗示范工作,新品種均參照優質京西稻栽培管理技術執行。”核心生產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我們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區劃研究所的相關技術,在上莊鎮京西稻核心生產區開展200畝油菜花的種植。打造稻田景觀的同時,又可作為綠肥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了耕地質量。”區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京西稻又稱“御稻”,源于康熙南巡帶回的稻種,2015年通過了農產品地理標識登記保護認證,同年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目前,海淀區種植京西稻總面積約2000畝,產量約1000噸,占全區糧食產量的四成以上。
近年來,海淀區大力保護和推廣京西稻文化,設立京西稻耕讀文化園,舉辦插秧節、收割節等活動,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休閑體驗。
“海淀區農業農村局重視農業文化傳承的同時,不斷加強科技賦能,為京西稻作文化注入新活力。”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引入了“京粳香3號”“京粳香5號”新品種,開展示范和配套技術集成;持續提供測土配方服務,為京西稻田量身定制配方肥料;通過無人機飛防和釋放天敵昆蟲等方式開展綠色高效的統防統治工作,減少農藥污染;為區內科技企業、生產企業、科研院所搭建合作平臺,打造全市首個京西稻智慧農場,應用多種智能化農用機械設備,覆蓋從育苗到收獲近10項生產管理環節,實現京西稻全程智能化、精準化種植管理。
下一步,北京市海淀區農業農村局將繼續多措并舉,以提升京西稻品質為核心,以稻田生態景觀與標準化生產為著力點,打造集優良生態環境、優美農田景觀、優質水稻產品為一體的高端農業平臺,助力京西稻產業文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