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開鍋,米香便悠悠揚揚地彌散在空氣中,撲鼻的香氣引得腳步聞香而動。3月4日下午,“荊楚糧油”好吃大米品種品鑒活動在省農科院舉行,25個湖北優質水稻品種在這里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比賽,最終,16個品種被授予“荊楚糧油”好吃大米稱號。

本次活動由湖北省農業農村廳、湖北省糧食局、湖北省農科院統籌指導,湖北省種子協會、湖北省水稻協會(國家稻米精深加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湖北省分聯盟)、湖北省糧食行業協會聯合舉辦。23家湖北種子企業自主研發的67個水稻品種報名參賽,經過多輪比拼,25個“種子選手”闖入了本次“荊楚糧油”好吃大米品鑒活動的決賽。
都說千人千面、眾口難調,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證品鑒的真實性與公平性,此次活動在邀請品鑒員上不拘一格,除了業內專家以外,還有普通白領和產業工人,甚至還有一位祖國的“花朵”。“我更喜歡緊湊一點的口感,而且這個米甜甜的,更好吃。”來自武漢長豐小學五年級的楚粵正是品鑒員中的一位,“如果學校也是這樣的米飯,那我能多吃三碗。”

市面上的大米品種數不勝數,究竟什么樣的大米才能稱得上“好吃大米”?湖北省農科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楊潔研究員告訴記者,本次品鑒的標準可謂十分嚴苛,“我們采取機器評分和人工食味評分相結合的方式,對品鑒的米飯設置編號,公開公正進行‘盲評’式的蒸煮品鑒。這其中,品鑒員們又要從氣味、外觀、適口性、回甘滋味和冷飯質地等多個維度進行打分。”
經過品鑒團科學、認真、公正的品鑒,最終,果兩優桂花絲苗、泰優398等16個品種被授予“荊楚糧油”好吃大米稱號。

“我們湖北有一批好的非常優秀的水稻品種,今天這16個品種代表了我們湖北省目前優質稻品種的選育水平。”湖北省農科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湖北省水稻協會會長游艾青表示,湖北有著好水好田、好種好技、好工好匠,并經過多年的積累,培育出優質秈米等極具地域特色的優質稻品種,目前已經在云貴川市場占據了一定比重的份額。下一步,要通過品種選育、品質提升、品牌打造,進一步提升湖北省優質稻米的價值,為種糧農民爭取更多的收入,實現農田增量、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湖北廣電壟上頻道記者:劉杰航 魏偉
通訊員:謝婭 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