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項國家農業農村標準化試點啟動建設
上海:打造超百億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橫沙新洲)
河南:鄭州國投集團、鄭州糧食集團揭牌成立
海南:認定11家省級熱帶作物良種(苗)繁育基地,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與中種集團聯合“揭榜掛帥”項目啟動
青海:全國北繁制種基地
山東:將投入1.5億元科技創新發展資金
浙江:公布2022年數字農業工廠和第二批“未來農場”認定結果
北京
啟動建設7項國家農業農村標準化試點
近日,北京市正式啟動7項國家農業農村領域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建設,以高標準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為鄉村振興探索更多標準化路徑。
記者從北京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該批啟動建設的試點示范項目包括第十一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和第五批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試點項目2大類。該批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立足于打造都市型現代農業、加快建設農業中關村的發展定位,涉及種質資源保護與數字智慧農業2大領域,綜合運用標準化、數字化手段,找準產業發展優勢和問題,推動桃、西瓜、蛋種雞、肉鴿、綠化苗木等優質種質資源規范化保護與繁育,實現從育種到種植養殖推廣規范化、數字化發展。
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試點項目涵蓋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化服務2大板塊,通過推動鄉村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以點帶面提升農業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通過提升板栗等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能力,激發農業經營主體活力和創造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表示,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初步搭建支撐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農業農村標準體系,累計制修訂農業農村地方標準400多項,建成國家級農業農村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和平臺112項,市級備案標準化示范基地1085家,形成了標準化支撐都市型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宜業宜居和美鄉村的生動局面。
上海
公布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到2035年園區總產值超百億
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上海現代農業產業園(橫沙新洲)發展戰略規劃(2023-2035年)》。

圖片來源:Unsplash
提出,到2025年,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啟動,土地整治及項目實施成效顯著,基礎保障產業、特色產業等重點項目啟動實施,現代農業園區管理構架和運行體系初步成型。到2035年,現代農業園區總體框架全面建成,生產水平國際領先,設施服務體系健全,生態綠色特征鮮明,農業科技資源有效集聚,農業改革創新功能基本實現,承載上海面向未來發展的戰略空間功能,園區總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
據悉,該園區位于上海崇明區橫沙島以東的灘涂區域,規劃區域總面積106.14平方公里,規劃形成“一原點、兩軸線、三組團、十方田”的空間結構。
河南
鄭州國投集團、鄭州糧食集團揭牌成立
2月9日,鄭州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鄭州國投集團)、鄭州糧食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鄭州糧食集團)揭牌暨項目簽約儀式在河南鄭州舉行。鄭州市市長何雄出席活動并為兩家企業揭牌。

鄭州國投集團注冊資金200億元,涵蓋交通運輸、現代物流、智慧安保、裝備制造、商業貿易、職業教育、物業管理、鹽業銷售、資產拍賣等九大業務板塊,由8家本土企業重組整合而來,分別為鄭州電纜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白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鄭州市鄭鹽鹽業集團有限公司、鄭州拍賣總行有限公司、鄭州市保安服務集團有限公司、鄭州交通運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鄭州市市場發展投資有限公司、鄭州金陽電氣有限公司。
鄭州糧食集團由包括河南鄭州興隆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庫有限公司、河南鄭州中原國家糧食儲備有限公司、河南鄭州國家糧油物資儲備有限公司、河南鄭州銘功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庫有限公司、鄭州糧油物資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在內的6家糧食企業整合,主要負責市級政策性糧食收儲工作,配合國家最低收購價糧、臨儲糧等政策性糧食收儲工作,承擔應急保障和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鄭州國投集團總經理田躍平在致辭中表示,該集團將奮力在落實重組整合上求突破、在釋放發展潛力上下功夫,在激發內生活力上出實效。力爭到2025年底,打造運營3家區域龍頭企業和細分行業領軍企業,參控股2家上市公司,信用評定達到3A級,資產規模達到千億元以上。
鄭州糧食集團董事長孫彩霞在致辭中表示,集團將圍繞走好大城市特色的糧食安全之路,在堅決守好糧食儲備安全底線的前提下,積極探索糧食延伸產業鏈和主食產業化工程,為鄭州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海南
認定11家省級熱帶作物良種(苗)繁育基地
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與中種集團聯合“揭榜掛帥”項目啟動
近日,海南省農業農村廳認定11家省級熱帶作物良種(苗)繁育基地、8家省級熱帶優異果蔬展示示范基地。
11家省級熱帶作物良種(苗)繁育基地為:海南省農業科學院(永發)瓜菜良種良苗繁育基地、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熱帶作物良種(苗)繁育基地(儋州)、海南熱作兩院(儋州)良種(苗)繁育基地、橡膠樹良種苗木繁育基地、三亞市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崖州基地、海南省優旗農業苗木基地(崖州苗圃)、海南富友現代種業產業園、世界熱帶水果之窗良苗繁育基地、金棕櫚熱帶水果良種(苗)繁育基地、保亭熱帶作物研究所、檳榔種苗繁育基地。
8家省級熱帶優異果蔬展示示范基地為:海口瓊山金棕櫚熱帶果蔬展示示范基地、瓊中黎母山鎮綠橙基地、世界熱帶水果之窗基地、金島燕窩果種植示范基地、海南青柚規范種植示范基地、海南王品蜜瓜基地、六羅燕窩果示范基地、三亞育才生態區榴蓮基地。
省農業農村廳將嚴格按照《海南省省級熱帶作物良種(苗)繁育基地認定管理辦法(試行)》等相關規定,對省級熱帶作物良種(苗)繁育基地、熱帶優異果蔬展示示范基地實行動態管理。省農業農村廳要求,各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指導,加大對繁育基地、示范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提高熱帶作物種苗繁育水平和生產能力,切實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進熱帶優異果蔬開發利用工作。

2月13日,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與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揭榜掛帥”項目啟動,67個優勢科研院校團隊針對20個項目全力展開科研攻關,這是該實驗室首次與種企提出以種業產業化為目標的合作。
本次聯合“揭榜掛帥”20個“中榜”項目面向行業開展基礎研究,主要圍繞玉米、大豆、水稻、蔬菜等主要農作物的產業化發展關鍵技術集中資源進行科研攻關。此次項目推進按照由企業出題、實驗室發布榜單、市場評估“揭榜掛帥”的模式,將種業科技和產業需求直接貫通,探索打造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的樣板。
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合作交流部負責人夏勉透露,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著眼國家種業戰略方向、市場需求,發揮關鍵共性技術和交叉融合技術的能力,吸引多方具備研發實力的創新團隊參與,聯合“揭榜掛帥”項目的知識產權和科研成果轉化權交給企業,有助于第一時間把科研成果運用到產業發展中,有效促進形成“企業命題、院校答題、市場評估”的創新創業良好機制,能夠有效打通種業研發到市場投入二者間的連通。
青海
獲認定為全國北繁制種基地
記者從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獲悉,青海省圍繞優勢特色產業搭建平臺、組建團隊、完善體系,強化科技對現代農業的支撐,為全省農牧業產業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全國北繁制種基地。
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有力。圍繞青海省油菜、馬鈴薯、青稞、牦牛、藏羊、冷水魚等十大農牧業特色產業,成立省農牧業科技創新十大平臺,構建“省級產業技術研發、縣級技術推廣服務、科技示范基地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用”的農牧業科技創新三級平臺體系,實現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基層農機推廣體系的有效對接。據統計,目前省級農業科技成果已登記30項以上,推廣應用牦牛高效繁殖技術、馬鈴薯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等關鍵技術77項。
種業振興行動成果豐碩。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建設農作物良種基地1.61萬公頃,新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524份,采集制作畜禽種質資源1.43萬份和水產種質資源0.42萬份,建設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4個,改造提升種畜場5個,種子(苗)生產基地10個。完成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復份庫改擴建項目,青海省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全國北繁制種基地。牦牛良種畜推廣到西藏、四川、甘肅等省區,多胎藏羊核心群-擴繁群-生產群三級育種體系初步建立,示范區產羔率140%、成活率100%,創歷史同期最佳水平。
科技服務指導成效顯著。開展以“下基層、強服務、解民憂”為主題的領導干部和科技人員服務基層行動,帶動市(州)縣(市區)3000余名技術人員扎根一線、服務“三農”。組織全省各地開展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推廣,遴選推介主導品種86個,培育示范主體數量2074個,建立示范基地數量70個,培訓基層農技人員1875人次,培養高素質農牧民13829人。
山東
將投入1.5億元科技創新發展資金,建設鄉村振興科技示范基地
近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會議指出,2023年,山東農業科技工作將在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上求突破,突出產業急需目標導向,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深化“三農”領域科技創新,發揮科技作用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有關情況。
一是聚焦種源自主可控,深入實施農業良種工程。圍繞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與創新利用、生物育種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性新品種培育、種業企業培優等方面,全鏈條布局種業科技創新,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種,支持培優20家以上創新型種業企業。
二是聚焦產業發展急需,加強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圍繞糧食安全、農業智慧化、綠色發展等產業需求,重點開展糧食增收減損、智能農機裝備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開展高效生物農藥、綠色肥料等綠色投入品研發,助力山東農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聚焦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實施鄉村振興科技創新提振行動。投入1.5億元科技創新發展資金,圍繞鄉村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智慧農業創新、生態宜居鄉村、綠色安全生產等方面,開展關鍵技術集成創新和轉化應用示范,建設一批鄉村振興科技示范基地,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科技支撐。
四是聚焦鹽堿地綜合利用,打造鹽堿地創新高地。以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為契機,匯聚全國優勢科技力量,圍繞鹽堿地生物育種、產能提升和生態化利用等領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與產業化,培育3-5個耐鹽堿作物新品種(系),挖掘鹽堿地開發利用潛力,將科研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五是聚焦創新聯合體構建,提升農業科技園區創新動能。推進農業科技園區“四級體系”建設,組建長期穩定的“園區+高校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聯合體,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把園區建成科技創新與技術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基地和鄉村振興產業發展重要載體。
六是聚焦提高農業科技服務效能,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穩定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激勵引導科技特派員深入基層開展創新創業服務。依托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共同體,發揮160個產業科技服務團作用,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浙江
公布2022年數字農業工廠和第二批“未來農場”認定結果
根據浙江省數字化改革、數字鄉村建設和農業“雙強”行動等部署要求,為加快推進農業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技術裝備的系統集成與綜合運用,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組織開展了數字農業工廠(含數字農場、數字牧場、數字漁場)和第二批“未來農場”(含未來農場、未來牧場、未來漁場)認定申報工作。經各地自評、省級復核,擇優確定數字農業工廠認定名單,組織開展了第二批“未來農場”路演活動,經專家評審,擇優確定第二批“未來農場”認定名單,予以公布。


來源丨農財君綜合整理自北京青年報、觀點網、中國新聞網、海南日報、青海日報等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