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上午,鄂州召開全市春耕備耕暨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工作會,科研機構、企業與各鄉鎮簽約,錨定全市糧食播種面積45萬畝、總產量3.8億斤的目標。
去年,鄂州糧食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兩項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但因受到糧食生產成本上漲、極端天氣及市場風險加大等不利因素影響,種糧效益和農民種糧積極性均不高。
為此,該市市委、市政府按照“誰種植誰受益”和“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的原則,出臺七大扶持糧食發展政策,在國家種糧補貼的基礎上,市級財政拿出過億資金,獎補種糧新型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
一是對實際種植水稻、小麥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市級按每年每畝200元的標準進行補貼;二是對集中流轉或租賃土地種植100畝以上水稻和小麥等作物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每年每畝獎補100元;撂荒地復耕種植糧食,每畝一次性獎勵200元;三是對發展優質水稻種植面積超過2萬畝的糧食生產聯合體給予獎補。農民合作社轉化為年營業額2000萬以上糧食生產加工企業的,一次性獎勵50萬元;四是對日作業能力500畝以上、全程機械化服務面積1萬畝以上的社會化服務主體每年給予10萬元獎補;五是對新引進的實施糧食產業化發展和現代糧食產業基地建設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一次性獎補150萬元;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分別一次性獎補50萬元、30萬元和10萬元。對主營業務收入首次過10億元、5億元和1億元的糧食加工企業,分別一次性獎補100萬元、50萬元和30萬元。并支持糧食企業加快糧食科技成果轉化,落實轉化獎補200萬元;六是對于高標準農田建設,除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補助外,市、區兩級按照每畝700元標準配套投入;七是制定出臺每畝保險金額不超過1100元的“政策+商業”水稻保險新險種,超出水稻基礎險外部分保費,農戶承擔30%,余下由市、區承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