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農科院獲悉,該院已與中國農科院達成合作,雙方將在未來5年內聯合攻關宜機收油菜品種,力爭使油菜機收平均損失率從20%左右下降至8%。
目前我國推廣的油菜品種,90%以上都不抗裂角,也就是說油菜角果極易炸裂,枯熟后幾乎一碰就破,菜籽也會隨之灑落。
“這給機收造成很大困難,機器一下地,碰撞是在所難免的。”市農科院水稻所副所長、市油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黃桃翠說,目前油菜機收平均損失率在20%左右,以畝產400斤菜籽、每斤3.5元計算,損失就要達到280元。
2021年,中國農科院油料所通過多年對育種材料的研究,鑒定出一份具有特殊高抗裂角結構的油菜育種材料。這一發現,引起了國內外關注。
“這個材料放到顯微鏡下明顯能夠看出,角果的兩瓣果皮之間幾乎沒有縫隙,連接得十分緊密,因此也就不容易開裂。”材料發現人、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研究員、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胡瓊說。
去年,市政府與中國農科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借助這一機會,黃桃翠團隊積極與胡瓊團隊聯系,希望聯手選育宜機收油菜品種,經過多次溝通后,得到了對方的積極回應。
“重慶這邊有研發高含油油菜品種的優勢,‘慶油3號’‘慶油8號’這幾年在全國推廣效果都不錯,我們希望通過強強聯合,培育出一個抗裂角、高含油、產量高的聚合性宜機收優秀品種,攻克油菜機收這個難題。”胡瓊說。
除了品種選育外,此次科研項目中,還請到了中國農科院油菜加工方面的專家加入。黃桃翠說:“菜籽生產出來后,最終要加工成菜籽油,必須最大限度保留菜籽中的營養、風味物質。”該項目將從油菜品種、生產、加工等環節通盤考慮,培育出一個宜機收、效益好、高營養的“全能”油菜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