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穩天下安。節約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筑牢糧食安全底線、增添經濟社會發展底氣的重要舉措。
新疆糧食生產已連續7年增產豐收,可以說,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全區糧食安全保障處于歷史最好水平。但也應清醒地看到,全區在糧食生產、流通、加工、消費環節的浪費問題依然嚴峻,要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基礎,節糧減損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容松懈。
節糧減損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糧食從生產到加工,從田間到餐桌,產業鏈條很長,經歷的環節很多。因此,節糧減損需要瞄準全鏈條綜合施策、做好配套銜接,既要加強生產源頭管控,也要做好儲運環節減損,更要提升加工利用水平,推動糧食全產業鏈各環節達成共識,共同推動節糧減損取得實效。
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生產源頭管控,推動精量播種、適量播種等關鍵技術普及推廣,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提升機收作業標準化水平,降低收獲過程損耗,確保顆粒歸倉。要強化儲運環節減損,發展糧食產后烘干等服務,改善糧食儲存條件,減少倉儲運輸等中間環節損失。同時,我們還要提升加工利用水平,建立糧食適度加工標準體系,優化加工技術裝備和工藝,提高成品糧出品率和副產物綜合利用率,將原糧“吃干榨凈”,做到物盡其用。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節糧減損絕不是一個人、一家單位、一個系統的事情,我們要牢固樹立“減損就是增產,降耗就是增收”的意識,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讓糧食安全工作既有增產增收的硬根基,也有節約減損的軟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