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季節,走進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十二連城鄉楊子華村的智慧設施農業園區蔬菜種植大棚,一股清新的泥土氣息撲面而來。
該村黨支部書記馬上飛正在檢查作物長勢。只見他拿著手機,指尖在上面輕輕一點,棚內的水肥一體機便轟隆隆地工作起來,棚墻上安裝的大屏幕顯示的溫度、濕度、各項營養指標不時閃耀變化著,棚內綠油油的西紅柿苗肥體壯,顆顆果實鮮嫩飽滿、長勢喜人。
馬上飛說,原來管理溫室大棚,需要好幾個人才能忙得過來。現在,自從用上智慧設施農業平臺,不管你在家還是在千里之外,指尖輕點就可實現調溫、澆水、施肥等可視化遠程診斷控制,一個人就能輕松實現對大棚的管護。
其實,楊子華村不僅在種植項目用上了“黑科技”,而且在養殖方面也用上了高科技,引進了內蒙古中天現代智慧畜牧種羊湖羊養殖項目。
湖羊養殖項目由智慧畜牧研發中試區、智慧畜牧種羊湖羊場、智慧畜牧裝備成果轉化及種羊交易中心3大功能區組成。
走進湖羊養殖場,只見900多只湖羊住著木板床,吃著營養均衡的科學配方飼料,個個膘肥體壯、活蹦亂跳……偌大的養殖場僅需兩三個人即可搞定,真正實現了標準化、智能化。
“這種智慧養殖規模逐漸擴大后,企業的用工、飼養技術人員和種羊飼料等都可在當地解決,土地和農機租金、股份分紅、打工掙錢……到那時,楊子華村邁向了農業現代化,集體經濟和村民的收入會‘芝麻開花節節高’,真正實現鄉村美、農民富……”展望未來,馬上飛自豪地說。
(據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