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積應用將助力長江上游高海拔粳稻區糧食增產
農業農村部日前發布公告,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選育的兩系雜交粳稻品種“云兩優502”經第四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定通過,成為云南省第一個通過國家審定的兩系雜交粳稻品種。
“云兩優502”2019年參加長江上游高海拔粳稻組特殊類型品種區域試驗,2021年試驗結束,歷時3年。該品種全生育期179.4天,與對照相當;株高109.6厘米,穗長20厘米,每畝有效穗20.8萬穗,每穗總粒數170.2粒,結實率85.0%,千粒重24.3克;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3.7、3.2。2019年第一年試驗平均畝產723.9千克,比對照增產6.1%;2020年續試平均畝產712.8千克,比對照增產5.2%。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718.3千克,比對照增產5.7%。2021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60.2千克,比對照增產8.0%。2022年在云南省多點試驗示范,其中在臨滄市云縣幸福鎮和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同心鎮進行雜交稻旱種百畝試驗示范,云縣百畝方實收測產最高畝產640.4千克,最低畝產434.2千克,平均畝產517.6千克;寧洱縣百畝方實收測產最高畝產574.8千克,最低畝產481.4千克,平均畝產528.5千克。“云兩優502”在兩地田間表現抗性好,長勢清秀均衡,穩產性好。
“云兩優502”的審定,為四川省和貴州省海拔1400米以上稻區、云南省海拔1450米至1900米稻區,以及陜西省漢中海拔800米至1000米秈粳混栽區等長江上游高海拔粳稻區的水稻生產提供了新品種。品種和配套技術的大面積應用,將助力長江上游高海拔粳稻區糧食增產、稻農增收,為糧食安全貢獻種源力量。(記者:陳云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