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湖北省恩施州來鳳縣的農業農村部武陵山農民培訓中心座無虛席,黨的二十大代表、來鳳縣農園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向輝正在作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兩個小時的宣講贏得陣陣掌聲。
連日來,來鳳縣掀起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田間地頭、工廠企業、“互聯網+”平臺,形成隨時可學、隨處能學的良好氛圍。
“今年喜迎種子大豐收,單產創歷史新高,村民都說小康路上要感黨恩。”來鳳縣三胡鄉安子堡村的富民種業產銷合作社負責人伍華明聽完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后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作為一名基層農業科技人員,倍感振奮也深受鼓舞,將帶領社員們打造安子堡村水稻制種品牌,力爭把產業做大做強。
來鳳縣地處武陵山區腹地,具備水稻制種的地理條件,但進入新世紀后,由于多種原因,逐漸失去制種優勢。2016年,原農業部種子局與安子堡村建立結對幫扶關系,相關領導多次帶隊到基層、訪農戶,召開座談研討會,幫助該村謀劃制種產業發展。6年來,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持續支持當地制種合作社開展品種篩選試驗,改善制種技術和農民培訓條件,提高制種產量質量。
如今,來鳳縣以安子堡村為核心,輻射周邊村,已建有水稻制種面積4000多畝,制種產業逐步實現由分散經營向規模集中轉變,由手工勞作向半機械化操作轉變,從單一制種向嘗試育繁推一體化轉變,每年帶動上千農戶致富奔小康,不少制種農戶添置了小汽車等交通工具。“種子銷往福建、四川等地,一畝制種收入相當于四畝普通中稻收入。”安子堡村書記伍小英說。來鳳縣政府今年也投資150萬元,在安子堡村建起新曬場和烘干中心,讓每一顆稻種安全歸倉。
冬季的暖陽下,沿著安子堡村良種繁育基地產業步道,走向種子烘干中心,沿路可見一片片綠油油的油菜。“這是引導村民利用冬閑田種植的彩色油菜,提高土地利用率,相信春暖花開之時一定能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光打卡,助力村民增收。”在村“兩委”帶領下探索農旅融合,伍小英信心滿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