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的增加,國產油料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為了解決油料短缺的問題,我國近年來增加了花生的進口。人多地少,耕地資源較緊缺,這是我國的現實國情。要提高農產品的供給水平,我國必須要在提高作物單產方面著力。提高產量,始終是花生品種培育的目標之一。高產,衡量農作物品種標準永恒的主題。


就花生育種水平而言,我國總體上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局部領域領先世界。遠緣雜交育種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解決了制約野花生種利用的三大難題(雜種天亡、雜種不育、外源染色體難以識別);創制了一批聚合了野生種優異性狀的新種質(高油:含油量55-62.48%;高蛋白:蛋白含量30-31.5%;高抗青枯:抗性株率90%以上;抗網斑病:4級以下。);育成并推廣了一批種間雜交品種,我國利用遠緣雜交技術育成遠雜9102、遠雜9307、遠雜9847、遠雜0025、桂花22、桂花26、桂花30、花育31花生品種;品質優異、綜合抗性好、豐產性好、生態適應性強。

誘變育種及其應用成績斐然。通過物理誘變和化學誘變,育成豫航花、白突、汕油輻、汕油誘等53個花生新品種,創制花生新種質500余份。

重要性狀基因挖掘及分子標記開發工作已取得重大突破。開展了品質(含油量、脂肪酸等組分等)、產量(籽重、籽粒大小、出米率等)、抗病(網斑病、青枯病、黃曲霉等)、株型、粒色、種子休眠性等相關性狀的基因位點挖掘。開發了可用于含油量、油酸含量、蔗糖含量、青枯病抗性等育種選擇的分子標記。

基因編輯技術已取得重大突破。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創制高油酸(所謂高油酸花生,是指油酸含量超過75%或油酸、亞油酸比值不低于10%的花生品種)、抗苯磺隆類除草劑花生新種質;
未來育種展望:充分利用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和大數據緊密結合,穩步邁入種質4.0時代。
-種業商務網整理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