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
國內市場上銷售的白蘿卜80%是國外品種,
但現在國產品種白蘿卜已占國內市場80%,
實現完美“逆襲”。

其中,有一類叫“捷如美”的國產白蘿卜品種功不可沒,
種植面積占到國內同類型品種的一半以上。
“捷如美”蘿卜的培育者,
便是從事蘿卜育種20余年,
張全杰。
1
上山下鄉收集資源,
積累蘿卜品種資源素材2000多份
張全杰在2000年開始國產蘿卜育種。
那時候,
國內市場銷售的白蘿卜80%是來自國外。
殘酷的現實,
深深的刺痛了他。
“國外品種的資源很多來自中國,
中國本身有這么多優質的蘿卜品種資源,
為什么我們不搞
而是讓別人把資源拿走,
做出品種來搶占我們的市場。”
張全杰不服氣地說。
沒有種質資源,
育種就無從談起。
為了收集更多優質的蘿卜種質資源,
張全杰深入農村,
上山下鄉,四處打聽。
“好幾次到山區花200多塊出租車費,
就是為了找這幾粒、十幾粒、二十幾粒種子。”
張全杰說。
村民對國產蘿卜品種的殷切希望,
更加堅定了他自主育種的信心和決心。
經過多年努力,
如今張全杰團隊已擁有2000份蘿卜材料,
為它們建立“檔案卡”,
這為優質、高產、抗病的國產蘿卜選育,
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和材料基礎。
2
攻克糠心難題
建立育種科研體系
擁有了那么多優質蘿卜資源,
如何培育新品種呢?
張全杰明白,
科研是新品種培育、企業發展的永恒動力,
便下決心構建捷如美的科研育種體系。
其中,三系雜交便是蘿卜育種的關鍵技術,
“三系雜交技術是將一個性狀優良的蘿卜材料,
與沒有花粉、和它近似的育種材料回交,
培育出無粉的、綜合性狀優良的材料,
在與另外一個有粉的父本雜交,
最終培育出三系雜交種子。”
為了全面掌握選育材料的生長情況
張全杰在育種中運用了育種軟件,
全面掌握材料的栽培模式、生育期、生長環境等內容,
大大提升了育種效率。
在品質提升方面,
張全杰團隊每年開展幾百個蘿卜對比試驗,
淘汰掉糠心的品種,
用不糠心的品種做材料培育優質白蘿卜新品,
攻克糠心難題。
同時,
考慮到不同地區種植環境、種植習慣不同,
張全杰采用定向化、目標化育種,
培育出不同類型的品種。
“這三個蘿卜三個形狀,
鼠尾型適合熱帶國家和地區消費,
尾部尖尖的品種更適合機械化收獲。”
張全杰介紹。
育種工作周期長、成功率低,
成功幾率只有千分之一、千分之二
一個新品種的培育可能要經過十多年的大浪淘沙,
才能從成千上萬個育種材料中脫穎而出。
“無論多么辛苦,
只要能為大家培育出優質的國產蘿卜品種,
打贏蘿卜‘保衛戰’,一切都值得!”
張全杰說。
3
政府助力,
捷如美發展邁上新征程
育種過程對硬件設施、環境要求十分苛刻
為了找到條件優越的育種試驗場地,
張全杰經過多方打聽了解并實地考察調研,
最終選擇了河北邢臺任澤區。
“從一開始的50畝到現在的500畝育種基地,
任澤區政府在育種用地、金融支持等方面,
給予了很多幫助和支持。”
張全杰介紹,
任澤區政府流轉200畝土地,
建設好灌溉、道路、管網、排水等設施,
免費給捷如美使用。
2021年以來,
河北邢臺市任澤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圍繞十字花科特色產業規劃,
構建了十字花科蔬菜產業“一核、二園、三鎮、多點”總體規劃。
“我們給予了土地、人才等一系列要素保障,
近三年從中央、省市爭取到2000多萬支持資金,
聯合了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組建了非常龐大的專家隊伍,
全面支持企業發展。”
河北省邢臺市任澤區委書記楊蕾說道。
在土地、資金、人才、科技賦能等一系列組合拳,
大大加快了捷如美的發展。
短短幾年時間,
科研樓、加工車間、儲藏室、智能溫室......
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
經過近十年的努力,
張全杰團隊先后培育出甘藍、花椰菜、蘿卜等一百多個新品種,
其中9個獲得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權。
如今,邢臺市任澤區與張全杰團隊合作,
通過政府搭建了十字花科蔬菜產業大會交流平臺
打造了集十字花科蔬菜新品種研發、良種繁育、展示與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生產基地。
“我想用小小的種子畫出一個美麗的世界地圖。”
張全杰在為讓中國蔬菜種子覆蓋全球的夢想,而奮斗終身!
作者|李少澤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