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赫京都千百年。北京因“六朝古都”而聞名,也是我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作為我國最大的城市之一,北京雖不以糧食生產見長,卻為全國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一座城聚焦一粒種子。北京培育的農作物新品種層出不窮,玉米、蔬菜新品種培育數量均占全國10%以上。55個“全國杰出貢獻玉米自交系”中,來自北京的達11個,占20%,組配雜交品種的累計推廣面積46.3億畝。畜禽水產種業方面,北京自主培育沃德系列小型白羽肉雞,為確保白羽肉雞種源自主可控奠定基礎。蛋種雞、奶牛國產凍精分別占全國市場的58%、40%,鱘魚種苗年產量約占全國70%。宮廷金魚為北京特有,北京鴨占世界80%的市場份額。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北京全市種業企業共1918家,種業銷售額162億元。“育繁推”一體化企業12家,占全國10%。注冊資本超億元的種企數量、比例均居全國首位。
不久前,農業農村部公布國家種業企業陣型名單,北京獨占29家,入選的農作物、畜禽種企機構數量均居全國首位。其中農作物種企機構11家、占全國16%,畜禽種企機構17家、占全國19%。
全力發展種業,是國之大者,承載著萬千民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日益激烈的種業市場競爭中,北京以一大批“國字號”“京字頭”科研院所為起點,以通州、平谷、延慶、豐臺等種業創新基地為依托,帶領以29家“國家種業企業陣型”企業機構領銜的1900多家種企,走出一條豪邁的種業科技自立自強之路。

在京科研院所育出了眾多玉米大品種。
01
種業“超級聚集地”
今年九月初,占地約43畝的北京油雞資源保種場正式在平谷區投產運營。“這是平谷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重點建設內容,第一批5000只北京油雞雞苗已順利進入基地,意味著北京油雞再次實現原產地保種。”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劉華貴介紹說。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建設新的保種場,足見北京發展種業的決心。
北京油雞是北京唯一的地方雞種,有“三黃、三毛、五趾”的獨特外貌。
8月19日,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強調,種源安全關系國家安全。要深刻認識推進種業振興的極端重要性,把發展現代種業融入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充分發揮科技和人才優勢,打造“種業之都”,為國家種業振興貢獻北京力量。
“發展種業是全面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必然要求,是立足資源稟賦、發揮自身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9月28日,北京市政協召開“強化創新體系建設,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協商懇談會時指出。
北京種業極具特色。為打造“種業之都”,北京對北京鴨、北京油雞、宮廷金魚、鱘魚四類特色種質資源實施保護,同時開展10個北京優勢特色物種種質創制與品種選育聯合攻關,包括玉米、小麥、蔬菜、馬鈴薯、蛋雞、奶牛、肉鴨、鱘魚、觀賞魚、桃。

北京的大白菜育種全國領先。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種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將在種質資源引進創制、品種性狀改良創新、創新成果產業化、創新創業環境優化以及創新體制改革等重點領域積極實踐,進一步鞏固提升創新優勢。
實際上,北京高度重視現代種業發展,早在2010年就提出建設“種業之都”的目標,2021年全市農村工作會議更明確將種業作為第一產業中的“高精尖”。
從具體數據看,北京打造“種業之都”的底氣十足。
這種底氣主要表現在兩個層次:北京已形成人才和企業的高度集聚,優勢在全國首屈一指;更深入看,聚集的人才和企業又集中在種業科技創新領域,從事研發的中高端人才、優勢企業比重居全國前列。
數據顯示,北京聚集了全國80%以上的國家級種業科研力量。全國共有國家級農業科研院所46個,北京12個,占比超1/4;全國共有作物“雙一流學科”33個,北京11個,占比1/3;全國共有種業相關領域院士數108人,北京48人,占比近一半;崗位體系科學家306人,北京49人,占比1/6。
眾多中高端種業科技人才匯聚于北京,以專業能力助力首都牢牢掌握種業科技創新的自主權。


在北京的眾多種業科技人才助力首都端穩“菜籃子”“果盤子”。
全國十強農作物種企有3家在北京,世界前十強農作物種企均在北京設立分支機構。北京每年的種業銷售額超160億元,農作物“育繁推”一體化企業12家、占全國10%。
不久前,農業農村部從全國3萬余家種企中遴選出276家農作物、畜禽、水產種企機構,集中力量構建“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國家種業企業陣型。北京有29家入圍,入選的農作物、畜禽種企機構數量均居全國首位。其中農作物種企機構11家、占全國16%,畜禽種企機構17家、占全國19%。
入選的北京種企,在玉米、水稻、小麥、糖料、薯類、白羽肉雞、生豬、奶牛、蛋雞、肉鴨、鱘魚等物種的育種研發和市場競爭中具備優勢,是中國種業的中堅力量。

02
走向世界的“京種子”
“超級聚集地”誕生“超級品種”。
目前,櫻桃谷育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沖刺上交所主板IPO。該公司擁有櫻桃谷鴨這一全球市占率最高的白羽肉鴨品種。
櫻桃谷鴨實際上是北京鴨的后代。150年前,北京鴨傳到海外,隨后發展為全球各大主流白羽肉鴨品種。2017年,隨著首農股份成功收購英國櫻桃谷,櫻桃谷鴨正式回歸中國。
去年底,由多家單位耗時十余年聯合培育的“京典北京鴨”通過國家審定,成為暨“南口一號”之后第二個烤鴨配套系,也是第一個大眾烤鴨專用品種。
“目前,北京建有國內第一個肉鴨基因組育種平臺,發表了第一篇肉鴨基因組選擇的文章,以北京鴨這一特色種質資源為基礎培育出多個市場主流品種。”櫻桃谷育種科技公司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侯卓成表示。
在水產種業領域,宮廷金魚極具北京特色。據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研究員何川介紹,近幾年,科研人員利用德國鏡鯉與錦鯉雜交,自主選育出“中國彩鯉”。
近兩年,這些彩鯉被投放到故宮博物院的金水河和御花園景觀池,從此在紫禁城“安家”。科研人員還與故宮聯合開發出各式金魚文創產品,讓宮廷金魚“游”進千家萬戶。

各種宮廷金魚。

鱘魚也是北京特色水產。
在我國的玉米大品種里,北京也榜上有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所首席專家趙久然表示,玉米所科研團隊經過多年耕耘,已育成“京科”系列玉米新品種百余個,還構建了全球最大的玉米標準DNA指紋數據庫。
其中,“京科968” 是全國第二大玉米品種,連續多年年推廣面積超2000萬畝。“京科糯2000”常年種植面積約500萬畝,占我國糯玉米總面積50%左右,已累計種植1億畝以上,它還是越南等國家的主栽品種。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所首席科學家趙久然(左)。
走出國門的還有雜交小麥。今年巴基斯坦遭遇罕見高溫,來自北京的雜交小麥品種最高畝產仍近400公斤。此前的2019年,雜交小麥品種“JM6-3”在烏茲別克斯坦通過審定。在哈薩克斯坦、伊朗等國,雜交小麥也開始生根發芽。

北京自主培育的耐鹽堿型雜交小麥。雜交小麥曾被國際作物學界專家描述為小麥科學的“最終前沿”。這一難題最終被北京的科研人員突破。
實際數據也可以說明一切。
近年來,在京研發的農作物新品種層出不窮。每年獲得國家新品授權的數量超300件,玉米、蔬菜新品種培育數量均占全國10%以上。去年全國植物新品種授權3218件,其中北京獲得授權366件,占比11%。
在第二十九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上發布的55個“全國杰出貢獻玉米自交系”,其中來自北京的有11個,占20%,組配的雜交品種累計推廣面積46.3億畝。
畜禽水產方面,北京自主培育沃德系列小型白羽肉雞,為確保白羽肉雞種源自主可控奠定基礎。蛋種雞、奶牛國產凍精分別占全國市場的58%、40%,鱘魚種苗年產量約占全國70%。宮廷金魚為北京特有,北京鴨占世界80%的市場份額。

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內某育種溫室大棚。
03
根植于市場的法則
我國與種業發達國家的差距,看得見的是品種和技術實力的差距,看不見的則是產業生態的差距。
在日益激烈的種業競爭中,北京以一大批“國字號”“京字頭”科研院所為起點,以通州、平谷、延慶、豐臺等種業創新基地為依托,帶領以29家“國家種業企業陣型”企業機構領銜的1800多家種企,走出一條種業科技自立自強之路。
“種業之都”如何高效運作?南方農村報 農財寶典記者歷時十天實地調研,以求解密其中邏輯——成果轉化,成果轉化,還是成果轉化。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解決產業問題作為科研主攻方向。”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員許勇說。
京研益農(北京)種業科技有限公司今年的種子銷售額有望超過2億元。公司將分子技術大規模應用到育種實踐中,同時通過育種家品種權作價入股,在體制機制上保障科研與產業有機融合。

京研益農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育種成果轉化平臺,自主培育的西甜瓜、白菜等品種在全國擁有極高的市占率。
首農食品集團是北京種業的一張名片,集團所屬4家企業、1個專業化平臺入選國家畜禽種業陣型企業名單,涉及生豬、奶牛、蛋雞、肉鴨、檢測機構多個物種。
目前,畜禽種業已成為首農食品集團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基礎產業和高端業態,呈現出種質資源豐富、技術國內領先、國際居于前列的特點,形成集育種、養殖、生產、銷售、研發、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首農食品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集團將充分發揮整合聚集資源的主導作用,結合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積極落實集團發展戰略,持續提升創新能力水平,推動畜禽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北京打造“種業之都”和民族種業振興發揮首都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去年10月,由首農食品集團牽頭發起成立的“北京生物種業創新聯合體”在第二十九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開幕式上正式啟動,是國內第一批生物種業科技創新平臺。今年9月8日,聯合體發布首批7個擬啟動“揭榜掛帥”項目榜單,涵蓋豬、牛、雞、鴨等畜禽育種和青貯玉米、高端小麥等作物育種領域,涉及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項目周期3到5年,資金總額約2億元,預計近20個團隊、超過130人員將參與項目攻關。
中農發種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小麥種業市占率全國第一。公司充分發揮系列品種優勢,不斷強化與茅臺、劍南春等名酒企業合作,以酒糧業務和訂單農業,形成種子、產品產業鏈條。
“為了響應中央穩糧食擴大大豆油料生產的決策部署,今年中農發牽手黑龍江五大連池富民種業成立新公司,進軍大豆種業。”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截至2021年底,大北農集團在育種研發累計投入18億元。大北農創種科技常務副總裁李軍民表示,大北農緊緊圍繞我國玉米、水稻、大豆等產業發展對品種的中長期需求,聚焦關鍵核心育種技術攻關,與多家農業科研院所緊密合作,構建新型高效的商業化育種體系,助力玉米、水稻、大豆等重大新品種的持續產出。
種業企業在發展中還面臨哪些難題?
“人才引進難、資源引進難、關鍵技術引進難。”李軍民表示,目前我國育種創新的核心資源要素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建議支持企業與科研單位聯合創新育種,攻關核心技術,希望對保障糧食安全發揮重要作用的重大品種、關鍵技術采取后補助方式,給予種業企業研發補貼支持。

各式各樣的“京種子”。

林果種業是北京四大種業體系之一。
04
通往種業更強市的路徑
多年來,在科研成果轉化與產業生態的正循環下,北京形成農作物、畜禽、水產、林果四大完整的種業體系,玉米、蔬菜、小麥、蛋雞等特色優勢物種育種成果顯著。
打造“種業之都”已有優異表現,接下來可以預見的是繼續做大做強,而且精益求精。

北京育成的甜瓜品種。
通州、平谷、豐臺、延慶等多個轄區,承擔起產業生態打造的重任,孵化與幫扶種業上下游企業,種業產業鏈條輻射帶動京津冀地區乃至全國。
神州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進駐通州的企業之一。據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神州綠鵬在園區建有400畝航天育種示范基地,在園區給予的一系列政策優惠措施幫助下,每年的種苗擴繁能力達5000萬株,育出的太空試管花、太空蘆竹、脫毒草莓苗廣受市場歡迎。

科研人員在進行植物組織培養。

太空試管花。
當前,通州區于家務農作物種業創新示范區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國內首個高通量自動化DNA提取平臺坐落其間,為全國400多家種子企業提供服務。依托該平臺,技術人員可以提取玉米種子DNA,判斷其基因質量。快速準確的檢測結果,有利于育種家培育出產量更高、抗性更好、品質更優的農作物。

通州區于家務農作物種業創新示范區。
平谷區正在加快建設畜禽水產種業創新示范區。2020年4月,平谷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正式獲批創建,占地面積達71.85萬畝,涵蓋蛋雞、肉雞、肉鴨、奶牛和生豬五大畜禽種業產業,是全國畜禽品類最全、品種最豐富、自主知識產權種類最多的國家級畜禽種業產業園。
豐臺區世界種子大會品種展示基地入選全國首批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每年的中國北京種業大會召開期間,這里種植展示數千個優新農作物品種,成為先進管理技術、優勢品種展示的舞臺。

延慶區則致力于打造林果花草蜂藥種業創新孵化基地,以世園公園為核心,整合周邊世界馬鈴薯大會園地和世界葡萄博覽園等資源,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北京制定出臺《北京現代種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今年,《北京市種子條例》《北京種業振興實施方案》相繼頒布……一項項制度安排為在京種業企業提供了良好的運營環境,也明確了北京打造“種業之都”的建設路徑。
建設“種業之都”需要積累,過去十年,地基已經打好打實。未來十年,北京將持續引領中國種業振興。
種子讓生命更健康
生活更美好
生態更美麗
10月28日~31日
第三十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
將在北京通州區于家務國際種業科技園區舉行
敬請關注!
記者|張植宏
部分攝影丨吳秒衡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