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墾農發擬競買一估值約2.45億元的糧油企業;
廣東種業集團向中芯種業增資20億元,布局種豬育種;
豐樂種業2021-2022種業經營年度總營收約4.92億元,同比增長34.45%;
敦煌種業成立新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
隆平高科入選2022年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為削減成本,科迪華退出35個國家,全球裁員約5%;與巴斯夫合作開發耐除草劑大豆品種;
美國草甘膦再評審將延期至2026年,拜耳作物科學相關產品仍可正常銷售……
近期,各大種企有何新動向?
01
蘇墾農發:擬競買一糧油企業名下破產清算資產,資產估值約2.45億元
蘇墾農發日前發布公告,同意公司設立子公司作為投資主體,通過委托競拍方式競買靖江龍威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名下破產清算資產。
根據評估報告,靖江龍威工業實物資產及無形資產的評估價值約為2.45億元。蘇墾農發稱,將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報價,爭取以較低成本競得資產。
蘇墾農發主營業務以“種業、米業”為主,旗下子公司蘇墾米業主營大米加工,2021年營收達42億元。2018年,蘇墾農發通過收購江蘇金太陽糧油公司進入食用油行業。金太陽糧油(太陽股份)為新三板掛牌公司,被稱為“葵花油”第一股,2021年營收達31億元。
在穩固上游種植業的前提下,蘇墾農發向下游延伸,以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業務全覆蓋,“種業、糧油加工"成為其兩大核心產業。國內糧油行業強手如林,如何加快規模擴張?買買買的并購整合成為蘇墾米業運用的重要策略。
而此次蘇墾農發為何準備出手買入一家破產的企業?
靖江龍威糧油工業有限公司隸屬天津聚龍集團,主要生產棕櫚油、豆油、菜籽油、椰子油等產品,曾經是聚龍集團在華東地區的生產基地,并且曾獲得大連商品交易所的棕櫚油指定交割倉庫、鄭州商品交易所的菜籽及菜籽粕指定交割倉庫資格。
2015年因經營困難,龍威工業停產停業。2022年4月26日,靖江市人民法院裁定宣告龍威工業破產。
截至停產停業前,龍威工業產能包括3600噸/天的分提車間一座(含三條分提線),2000噸/天的精煉車間一座(含兩條生產線),此外還擁有19.12萬平方米油罐區、辦公樓及職工宿舍等配套設施。
靖江龍威工業資產位于江蘇泰州地區,位于連接海內外糧油市場重要節點。這里有益海(泰州)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匯福糧油江蘇泰州公司、道道全糧油靖江有限公司、江蘇三零面粉有限公司、江蘇光明天成有限公司等國家級、省級、市級龍頭企業,具有較為成熟的糧油產業鏈。收購靖江龍威資產,將有利于蘇墾農發完善在江蘇以及全國糧油產業鏈的布局,實現公司產業鏈的“加粗拉長”。
蘇墾農發是江蘇省農墾集團控股企業,2017年在上交所上市。公司的業務板塊包括稻麥種植、種子生產、大米和食用油加工銷售、農資貿易等;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6.4億元,凈利潤7.4億元。
02
農發種業:向茅臺銷售酒用小麥產品;注資4355萬元進軍大豆種業
日前,農發種業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有向茅臺銷售酒用小麥產品。
此外,近日中農發五大連池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企查查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的經營范圍包含農作物種子經營;主要農作物種子生產;農藥零售;農藥批發等。
該公司由農發種業、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富民種子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公司法定代表人為秦銳,注冊資本8500萬元,其中農發種業出資4335萬元,占注冊資本51%。富民種業以實物資產出資4165萬元,占新公司注冊資本的49%。
分析人士指出,農發種業本次在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投資設立控股子公司,有利于農發種業快速進入大豆種子市場,并與公司現有玉米種業協同發展,有利于加快公司在黑龍江省的戰略布局,拓展東北市場業務,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根據此前公布的國家農作物種業陣型企業名單,農發種業入選“國家農作物種業陣型企業”。農發種業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4.35億元,同比增長18.5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684萬元,同比增長1433.66%;基本每股收益0.04元。
截至2022年6月30日,富民種業資產總額5674.76萬元,凈資產3074.87萬元,2022年1-6月實現營業收入11406.96萬元,凈利潤526.77萬元。
03
廣東種業集團:向中芯種業增資20億元,中芯種業獲23.3億元種子輪融資
溫氏股份9月30日發布公告,其全資子公司“中芯種業”(公司全稱“廣東中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擬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合計涉及投資額達23.33億元。
中芯種業是一家種豬育種服務商,專注于農業服務領域,主要從事種豬育種業務,擁有自主培育的6大品種12大品系種豬產品。
本次增資,廣東省種業集團有限公司將向中芯種業增資20億元,獲得19.82%的股權;現代種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增資3億元,獲得2.97%的股權;廣東華農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則以其持有的評估價值約為3257萬元的廣東東成種豬科技有限公司15%股權增資,獲得中芯種業0.32%的股權。
本次增資完成后,中芯種業的注冊資本將由12億元增至15.61億元,溫氏股份對中芯種業的持股比例由100%變更為76.88%。
據披露,此次新引入的三個戰略投資者均為國資背景,其中廣東種業集團為廣東恒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后者隸屬廣東省國資委;現代種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由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與財政部合資成立,雙方各持股約60%和40%;華農資產則由華南農業大學100%持有。
資料顯示,中芯種業成立于2021年9月,主要整合了溫氏股份的種豬育種業務。財務報告顯示,該公司截至2021年底的總資產和凈資產分別約為25.74億元和4.97億元,其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99億元,虧損2.89億元。今年上半年,中芯種業營收約為3.57億元,虧損收窄至6332萬元。
溫氏股份、中芯種業承諾,在種豬銷售方面,中芯種業2022年-2024年實現的種豬銷售量合計不低于約63.79萬頭,2025年-2027年合計銷量不低于約86.45萬頭。
溫氏股份表示,本次增資有利于進一步改善中芯種業的資金情況,并通過引入資源加強市場協同效應,進一步提升競爭和抗風險能力,促進中芯種業的業務發展,提升其市場占有率。
04
豐樂種業:2021-2022種業經營年度總營收約4.92億元,同比增長34.45%
日前,豐樂種業公布2021-2022種業經營年度經營情況報告,根據生產經營實際情況,公司種子經營以上一年的8月1日至次年的7月31日作為一個經營年度。
公司2021年8月1日到2022年7月31日總營業收入49,167.35萬元,同比增長34.45%;總銷售數量4298.77萬公斤,同比增長34.49%;期末庫存種子賬面價值17,400.31萬元,同比下降16.01%。
05
敦煌種業:成立新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
2022年9月28日,敦煌種業集團金塔瓜菜種苗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王中龍。
公司經營范圍包含許可項目:農藥批發;農藥零售;農作物種子經營。快查股權穿透數據顯示,該公司為敦煌種業全資子公司。
06
隆平高科:入選2022年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關于2022年度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和示范企業評定結果的公示》,擬認定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482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2513家。其中,隆平高科入選2022年度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指的是在區域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知識產權優勢突出的企業。隆平高科在推進種業振興行動中發揮主力軍作用。在打造良好企業品牌形象的同時,陸續構建“隆平”“亞華”“聯創”“湘研”等企業品牌矩陣,并分別成為水稻、玉米、辣椒、黃瓜等品類的領先品牌,其中“隆平高科”“湘研”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隆平高科具有完備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截至2021年底,公司通過審定及登記的水稻、玉米、蔬菜等農作物品種2198個次,居國內前列。累計植物新品種申請量1277件,累計擁有專利申請148件以及注冊商標超過1132件。
在自身知識產權的維護上,由于“袁隆平”這一金字招牌,各種商標權、字號權、植物新品種權侵權行為層出不窮,隆平高科通過制度建設、隊伍搭建、能力建設、外部支援等方面,采取行政查處、民事訴訟和刑事打擊等各種維權手段積極保護公司品牌權益。其中兩起維權案例分別入選“湖南省高院2021年知識產權司法保護15大典型案件”和 “2021年中國法院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
07
科迪華:為削減成本退出35個國家,全球裁員約5%;與巴斯夫合作開發耐除草劑大豆品種
據世界農化網,科迪華近日宣布計劃退出約35個國家,并在全球裁員約5%的員工,以此作為公司削減成本計劃的一部分。2022年通脹飆升至40年來的最高點,迫使美國企業削減預算并采取措施保護其利潤率免受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影響。
科迪華首席財務官Dave Anderson在科迪華年度投資者會議上表示:″我們認為(通脹)并未減弱″。Anderson補充說,成本壓力將在2023年從今年的水平上有所緩解,但仍將是相當巨大的。
Anderson解釋說,科迪華計劃將業務重心放在約110個市場上,專注于包括美國、加拿大、巴西、印度和西歐在內的20個核心國家。而非核心地區占公司年收入的比重不到5%。
上個月,科迪華預測到2025年其戰略計劃將節省逾2億美元的運行成本;到2023年第二季的費用約為4億美元。位于印第安納波利斯的科迪華總部表示,預計2025年的凈銷售額將達到195億美元至205億美元,屆時計劃將其中約8%用于研發。
此外,近日科迪華農業和巴斯夫宣布達成合作協議,將為北美及其他地區農民開發耐除草劑大豆品種及互補除草劑。該合作旨在通過創新性狀組合和持久耐用的作用模式,提供具有競爭力的替代方案來管理抗性和難以控制的雜草。農民將受益于更廣泛的雜草控制方案,以及科迪華和巴斯夫種子品牌提供的更多種質選擇。
08
拜耳作物科學:美國草甘膦再評審將延期至2026年,相關產品仍可正常銷售使用
美國環境保護署(US EPA)原定于今年10月1日截止期之前完成的草甘膦再評審工作再度延期,或將于2026年最終完成。
美國環境保護署(US EPA)于2022年9月23日發布最新決定,以回應美國聯邦第九巡回上訴法院(CAFC)在7月份針對草甘膦再評審提出的意見。
CAFC此前的裁定意見認為,由于US EPA所進行的草甘膦致癌性分析中存在缺陷,故而應撤銷(vacate)草甘膦再評審臨時決議(interim decision)中人類健康部分的內容。
同時CAFC還認為,由于US EPA尚未發布相關的“效應測定(effects determination)”,因而沒有詳細羅列草甘膦對瀕危物種的影響,所以要求重審(remand)而非撤銷(vacate)草甘膦臨時決議中生態風險評估部分的內容。
根據《聯邦殺蟲劑,殺菌劑和滅鼠劑法案》,US EPA原計劃應在今年10月1日截止期之前完成草甘膦的再評審工作。
但根據當前CAFC的裁定意見,該部門不得不撤回現已成型的草甘膦再評審臨時決議,以進一步修訂和完善,而US EPA預計草甘膦的再評審工作將會延期至2026年最終完成。
草甘膦再評審,原告反應強烈:作為參與此次草甘膦再評審訴訟的原告,美國非營利組織食品安全中心(Center for Food Safety)認為US EPA的做法是勝而卑劣,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逃避,是以延長時間來修補其自身的違法行為。該機構也表示現階段US EPA最合理的做法應是立即取消草甘膦的注冊登記。
草甘膦在美國仍被允許銷售和使用:由于US EPA確實無法根據CAFC的意見在10月1日前形成新的草甘膦生態風險評估分析,因此不得不選擇撤回已有的草甘膦再評審工作直至2026年。
與此同時,US EPA也補充發表了申明,強調已登記的含有草甘膦制劑產品仍是被允許銷售的,并也同樣可依據已有的產品標簽來使用。
生產商對草甘膦未來市場仍持樂觀態度:盡管受一系列訴訟問題影響,農化巨頭拜耳已確認將自2023年起,停止向美國草坪和花園除草市場銷售含有草甘膦的除草劑,但拜耳也表示此次事件并不會影響其自身草甘膦除草劑的注冊登記。
同時,該公司也認為基于充分的科學性數據,以及全球其他農藥監管部門的評估結論,將依舊足以證明草甘膦這一種已廣泛使用數十年的除草劑是安全的且不具有致癌性的。
來源|農財君綜合整理自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上海證券報、界面新聞、每日經濟新聞、中國油脂、芙蓉發布等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