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豐收季,五谷飄香時。9月28日“現代959”玉米品種測產驗收活動在河南省南樂縣順利進行。經有關農技專家現場測產,畝折合產量941.22公斤,刷新了當地玉米的高產新記錄。

“現代959”玉米新品種,由河南省現代種業有限公司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共同培育,2021年通過國審,具有高抗銹、強抗倒、紅軸大棒產量高、生態適應性強、適宜種植區域廣等優點。為保證測產的科學嚴謹性,在南樂縣選擇成方連片320畝大田種植,與其他品種一樣進行正常播種和田間管理。
9月28日,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王元東、鶴壁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秦貴文、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魯曉民、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丁勇、河南農業大學教授王群等專家學者組成的測產專家組,對該地塊種植的“現代959”進行現場測產驗收。
根據農業農村部玉米專家指導組和全國玉米栽培學組共同制定的《關于玉米高產、超高產田間測產驗收方法和標準》要求,“現代959”的測產驗收,需要在320畝示范田中隨機選取60畝,采用5點取樣法,每個樣點均在67㎡以上。收取樣點果穗、數果穗數,稱果穗鮮重,計算平均果穗鮮重;根據平均果穗鮮重選取有代表性的果穗20個,稱果穗重,脫粒后稱籽粒重,計算鮮果穗出籽率;根據鮮果穗重和鮮果穗出籽率計算畝鮮籽粒重。用“PM-8188”型谷物水分測定儀測定籽粒含水量,每樣點重復5次,根據畝鮮籽粒重和籽粒含水量計算畝籽粒產量,玉米籽粒標準含水量以14%計算。實測產量(公斤/畝)=鮮穗重(公斤/畝)×出籽率(%)×〖1-鮮籽粒含水率(%)〗÷(1-14%)。

為了確保測產的準確和規范,測產專家組制定了科學嚴謹的測產實施方案。深入田間地頭,嚴格按照測產程序,遵循“測框內不少剝,測框外不多剝”的標準規范,采用壟測法進行樣本收割。經過現場稱量、計算、核對,最后測產現代959統計結果:平均每畝實收籽粒鮮重1244kg,籽粒含水率為34.93%,折合標準籽粒含水量14%后,實收畝產為941.22㎏。測產結果表明,941.22公斤--刷新了當地玉米高產新紀錄。現場參加活動的經銷商、種植大戶及群眾歡呼雀躍,分享這豐收歡樂一刻,紛紛表達終于找到這么可靠的好玉米種了。

今年玉米授粉期,黃淮海玉米區遭遇持續高溫熱害,很多玉米品種出現不同程度的花粒、禿尖、空稈、包葉不嚴等現象,對玉米生產安全造成嚴重影響。現代959因其雄穗分枝多,花粉量大,結實性好,無突尖、無缺粒、包葉嚴實。氣生根發達,莖稈韌性好,抗病性好。正因為其優異表現,年年都高產穩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王元東表示,現代959是我們與河南省現代種業有限公司深入開展科企合作的又一成功品種,對于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快河南省良種推廣步伐,提高單產,增加糧食總產,保障糧食安全具有積極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