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3~24日,國家耐鹽堿大豆品種試驗技術培訓班與第四屆國際三角洲暨鹽堿地種業創新高峰論壇在山東省東營市成功舉辦。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楊海生、全國農技中心副主任劉信、東營市人民政府副書記孫早軍、中科院遺傳所所長楊維才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楊海生指出,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東營考察,發出開發鹽堿地要“轉變育種觀念,由治理鹽堿地適應作物向選育耐鹽堿植物適應鹽堿地轉變”的重要指示。落實總書記指示要求,要牢記囑托、勇擔使命,下功夫解決一批重大科學難題,下力氣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因地制宜推動耐鹽堿品種選育推廣,更好地發揮良種在鹽堿地綜合治理中的作用,讓鹽堿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做出應有的貢獻。
劉信表示,全國農技中心在鹽堿地綜合利用和耐鹽堿作物新品種試驗推廣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2017年以來,在鹽堿地主要區域先后開設了水稻、小麥、大豆等作物國家級耐鹽堿品種區域試驗,分類制定了耐鹽堿作物品種審定標準。今年,又在東營開展了大豆、花生耐鹽堿品種展示示范和跟蹤評價。下一步,將按照農業農村部的部署,充分吸收這次會議成果和專家意見建議,進一步完善耐鹽堿品種試驗方法、優化耐鹽堿品種審定標準、強化耐鹽堿品種展示評價等工作,堅決把總書記關于“種適應地”的指示精神落實落地,為鹽堿地綜合利用和種業振興積極貢獻力量。
陳溫福等6院士、20多位國內知名專家做了專題報告。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等科研單位有關科研人員,有關省(區、市)種子管理部門試驗負責人,耐鹽堿大豆品種試驗承擔單位技術負責人,部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大豆專業委員會委員,共約200人參加了論壇和培訓。
期間,還組織觀摩了耐鹽堿大豆品種區域試驗現場,考察了耐鹽堿大豆品種和耐鹽堿花生品種試點種植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