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啟動以來,貴州按照“應收盡收、應保盡保”的工作要求,全力推進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工作——
摸清種源家底 推進種業振興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方春英
農作物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戰略性資源,種質資源越豐富,基因開發潛力越大,就越有利于農業科技原始創新與現代種業發展。
自2015年起,農業農村部(原農業部)組織開展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通過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各類作物種質資源的全面普查與收集,全面摸清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家底、保護攜帶重要基因的優異資源。
同時,通過明確不同農作物種質資源的品種多樣性和演化特征,預測今后農作物種質資源的變化趨勢,豐富國內農作物種質資源的數量和多樣性,防止具有重要潛在利用價值種質資源的滅絕,通過妥善保存,為未來國家生物產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基因資源,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
貴州及其周邊省份是我國南方以云貴高原作物為主的資源富集中心,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啟動以來,我省按照“應收盡收、應保盡保”的工作要求,全力推進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工作,各項任務指標完成情況喜人。
88個縣資源普查全面完成——
國家下達我省的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任務為86個縣,截至目前,已完成86個任務縣的資源面上普查,填寫提交1956年、1981年和2014年資源普查表86套,并通過國家普查辦初核。對下達普查任務未涉及的甕安縣和碧江區,我省通過自籌經費開展了資源普查與征集,實現了88個縣資源普查全覆蓋。
2150份資源征集任務超額完成——
國家下達我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征集任務是征集當地古老、珍稀、特有名優的作物地方品種和野生近緣植物種質資源2150份。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征集,我省共征集到農作物種質資源4000余份,主要以糧食作物為主,經濟作物為輔。目前已提交國家種質資源庫合格的資源為2799份,超過目標任務30.2%。
22個縣資源系統調查全面開展——
國家要求我省對22個重點縣開展種質資源系統調查,收集資源1760份。我省采取“省農科院+相關縣農業農村局”組建系統調查隊的方式,已對22個任務縣開展資源系統調查和收集工作,填寫系統調查表1394份,收集資源1394份,整理移交至國家種質資源庫(圃)765份。
更多地方特色優異種質資源被發現——
受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業種植養殖結構調整等影響,種質資源保護面臨挑戰,但在本輪農作物普查過程中,我省仍然發現不少地方特色優質種質資源。如,黔西化屋小黃姜,抗旱性強、渣質少、辣味足;威寧黑苦蕎,營養豐富,生物類黃酮蘆丁含量達2%至3%;這些地方特色優異種質資源的發現,將在地方產業發展、科研育種和傳統文化傳承中擔當重要角色。
下一步,我省將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加快資源普查與收集進度,及時將普查表與征集表紙質材料提交國家普查辦,全面完成資源普查與征集階段性工作。強化收集資源的鑒定評價,充分依托省農科院、貴州大學等科研院校,結合國家種質資源庫和省級種質資源庫數據,對征集和收集的種質資源進行鑒定評價和擴繁,確保收集資源入庫保存。同時,進一步加快推進貴州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和貴州高原山區特色農作物種質資源圃建設進度,切實提升我省資源保存能力。根據已收集資源信息,建立貴州省農作物種質資源數據庫,編寫貴州省種質資源目錄和特色農作物種質資源圖集,發布貴州省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報告,有序推進種質資源開放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