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汪彤、通訊員孔劍、祝師元、馬磊)強農業,必先強種業。為貫徹落實種業振興系列決策部署,加快綠色、優質、高效水稻新品種選育創新與推廣應用,8月31日,全省種業創新推進會在仙桃市召開。60余個水稻新品種在仙桃市省級水稻新品種展示示范評價基地集中亮相,吸引各市、州、直管市和部分糧食主產縣(市、區)種子管理與推廣機構、種業龍頭企業、涉種科研院所代表近100人觀摩。這些新品種代表了當前我省水稻品種自主創新的最高水平,不但產量高,而且品質優、抗病性好,其推廣應用將助推我省糧食生產提質增效。

當天,仙桃市省級水稻新品種展示示范基地,秋風習習、稻浪飄香。這里集中展示的30個高產優質中稻品種,平均試驗產量達到650公斤以上,有21個品種米質達到行業優質標準三級及以上、11個達到二級標準;25個早熟直播稻(蝦稻)品種,有19個品種米質達到行業優質標準三級及以上,達到二級標準的有16個,有17個對稻瘟病等主要病害抗性達到中抗以上水平。它們既是湖北水稻品種選育創新成果和特色的集中呈現,也代表著當前我省水稻生產的主流需求。
現場觀摩結束后,孝感市、江陵縣、湖北康農種業有限公司等各領域代表,立足各自特色,交流了推進種業創新發展的思路與經驗。
省農科院院長游艾青表示,湖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豐富、種業科研實力雄厚,在生豬、油菜、雜交水稻等特色種業方面優勢明顯。作為科教大省、農業大省,要加快將科教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加速種業由“大”變“強”。要在農業種業成果轉化上持續發力,積極探索解決好轉化“最后一公里”問題,為推進農業強省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肖長惜指出,加快品種創新與推廣應用是打贏種業翻身仗,實現種業振興目標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各地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從保障國家安全、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種子產業發展壯大、服務生產用種需求層面充分認識抓好品種創新和推廣應用工作的重大意義。今年是落實種業振興行動的起步之年,也是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關鍵之年,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在品種選育創新、產業發展、種子生產、品種示范推廣、種業管理服務等關鍵環節再加力度,奮力推進湖北種業創新實現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