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天高云淡。尚志市珍珠山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社員林樹國的木耳大棚里,一朵朵厚實的秋耳,正破袋而出,茁壯生長。今年,素以品質優良聞名的尚志黑木耳,市場價格高企。林樹國興奮地說:“如果有更好的菌種,還會賣上更高的價格。”
今年,尚志市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認定為“2022年食用菌良種繁育基地”。以此為契機,尚志市與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牽手,建設食用菌科創中心,借助生物科技,為農戶進行優質菌種研發,助力農民增收。
記者從近日結束的中國哈爾濱(尚志)黑木耳節暨第七屆木耳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了解到,目前,尚志市食用菌產業已構建起從菌種研發到生產銷售、資源化利用的全產業鏈條,讓黑木耳變身“招財耳”,鼓起農民“錢袋子”,助推鄉村振興。2021年,食用菌栽培總量達到8.5億袋,產值約為48.45億元,其中黑木耳7.2億袋,產量穩居全國縣市領先位置。
生物科技助力全產業鏈發展
“種質資源是農業發展的基石,尚志市有豐富的黑木耳野生資源,選好良種如同為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介馳談到科研院所與尚志市合作的初衷時說,正在籌備建設的食用菌科創中心,以生物科技為手段,用優質菌種的研發應用,從產業鏈前端發力,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尚志市委書記劉海濤說,引入科研院所,建設食用菌科創中心,是尚志市重點推動的大項目之一。今年以來,錨定生物經濟,尚志市成立生物技術(含食用菌)產業招商專班,構建全產業鏈條,全力做好小木耳“大文章”。
據尚志食用菌協會會長王樹海介紹,目前尚志市有2.3萬戶農戶從事黑木耳和食用菌栽培,19家食用菌合作社栽培數量達到100萬袋以上。全市建成大型菌包加工廠3家、小型菌包廠16家。葦河黑木耳批發大市場,年交易量突破10萬噸(干品),交易額達到150億元,目前已經成為全國黑木耳集散、銷售以及價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產業發展基礎雄厚,現在有了生物科技的加持,農戶對未來更是充滿信心。”王樹海說。
不斷延伸產業鏈條,今年上半年,尚志市與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三研究所就發展生物經濟達成合作共識,將依托廣瀚(尚志)秸稈生物質天然氣項目,在一面坡鎮建設綠色低碳多能互補能源示范基地,推動食用菌廢棄菌袋“變廢為寶”。
變區位資源優勢為經濟發展優勢
在近日舉辦的尚志黑木耳節上,營口正大實業有限公司向客商展示的是黑木耳菌包生產及加工機械。該公司董事長鄭偉春說,尚志黑木耳遠近聞名,產業發展規模大,與尚志市加工企業的合作已持續多年,企業獲益匪淺。
尚志市山多林密,蘊藏著豐富的植物資源,黑木耳等食用菌類資源優勢得天獨厚。為了把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近年間,尚志市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要求,跳出大農業思維定式,通過政策引導、部門聯動、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等舉措,推動食用菌產業走“規模化、市場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道路,全市食用菌產業呈現出一派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小木耳已成為推動市域經濟發展的“大產業”。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食用菌大棚3982棟。其中木耳大棚3178棟;建成20棟以上的食用菌大棚園區16個,其中100棟以上的園區4個。6家食用菌企業認證了綠色有機產品標識,認證產量4906.5噸。“珍珠山”商標被評為省著名商標,5大系列120余個產品暢銷國內30多個大中城市,有機黑木耳達到了歐盟標準,年出口量100噸左右。
“中國北方食用菌之都”呼之欲出
尚志市借助舉辦木耳節的契機,邀請國內多家企業前來參展的同時,還特別邀請了中國鄉鎮企業協會食用菌分會的專家學者前來,舉辦食用菌發展論壇,設置專業展區,進行實地觀摩、培訓講座,共商食用菌產業發展大計。
中國鄉鎮企業協會副會長、食用菌產業分會會長李玉春表示,尚志黑木耳產業發展水平在國內處于領先位置,正在發揮行業引領作用。
據了解,尚志市先后被評為“全國黑木耳主產基地縣”“食用菌餐飲文化示范市”和“全國黑木耳產業創新發展示范基地”。今年,尚志市提出打造“中國北方食用菌之都”,不斷提升產業發展競爭能力,努力將食用菌產業打造成“農頭食尾”產業優化的典范,進而帶動全國食用菌產業發展。
“十四五”期間,尚志市將努力建成食用菌科創中心、菌種保藏中心、產品檢測中心、產品交易中心及食用菌產業展覽館,真正把“小木耳”辦成“大產業”,構建國家級黑木耳產業集群,擦亮黑木耳產業“金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