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負責人劉涵,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負責人劉莉華,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負責人陳光華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邢慧娜持發布會。
國家級轉基因大豆玉米品種審定標準在上月初印發,這是否意味著政府正在加快推進轉基因大豆玉米的商業化種植?有分析認為,轉基因玉米、大豆品種的上市銷售有望在2023年前后落地,農業農村部對此如何評論?另外,當前對于全球糧食危機的討論正在升溫,美國設置了全球糧食安全事務特使。中國是否會參考類似做法,設置相似職位?中美農業部門在應對全球糧食危機方面會如何合作?
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 曾衍德——
轉基因技術作為一種新技術,世界各國都在加快創新,我國也建立了相應的研發體系和評價體系,培育了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我想說明一點,我們在推進農業轉基因技術的研發過程中,按照中央要求,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主要是以下三點:
第一,依法依規。我們按照種子法和農作物轉基因生物管理規定,制定了轉基因安全評價、品種審定、種子生產經營、植物品種命名等規章制度。
第二,嚴格監管。剛才你說到,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制定了國家級轉基因大豆、玉米品種審定標準,并在6月份發布實施。這個標準主要是在相應的非轉基因品種審定標準基礎上做加法,豐產性、抗病性等基本條件是一致的,只是增加了轉基因品種的抗蟲、耐除草劑等目標性狀的規定。同時,對研發試驗、種子生產經營等關鍵節點的監管都是很嚴格的,對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嚴查一起。執法是嚴格的,效果是好的。
第三,轉基因產業化應用試點在有序推進。對于獲得生產應用安全性證書的轉基因玉米、大豆品種,我們開展一定的試種試驗,目前正在有序推進。從去年的試點效果看,效果是不錯的,今年是第二年,我們仍然嚴格按照規定和要求有序開展試點。
糧食安全是全球共同關注的問題,糧食安全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最重要的物質基礎,這也是當前全球最關注的問題之一。當前看,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緣沖突對全球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供給造成了影響,全球農業貿易體系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也更加突出。我們也注意到,疫情發生以來,有一些國家采取了糧食和農產品限制出口措施,對區域和全球糧食安全造成了影響。中國政府有力應對,采取了有效措施,從工作看,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全力抓好國內糧食穩產保供。我們注重糧食生產能力提升,抓住種子耕地兩個要害,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育種創新,提升糧食產能。現在看,我們這點做得很好。去年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83公斤,遠高于世界公認的安全標準。中國立足于自身資源,成功解決了占全球1/5人口的吃飯問題,這本身就是對保障全球糧食安全的重要貢獻。這一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是世界認可的。
第二,積極推進農業國際合作。中國積極履行國際責任,通過農業南南合作、多邊雙邊糧食援助等,積極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提高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水平。中國是向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捐資最多、派出專家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們多年堅持的。
第三,加強中美合作。中美都是農業大國,應在共同維護全球糧食安全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去年以來,中美兩國農業部門的互動良好,雙方在工作層面就加強糧食安全開展合作溝通,未來還在相關政策協調、技術合作、人員交流等方面形成了一些有積極進展的項目意向。這將為全球糧食安全體系和農產品市場注入更多確定性,也有利于維護全球的糧食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