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進我省農作物種質資源系統調查與搶救性收集工作,5月16日下午,省農業農村廳和省農科院在鄭州聯合召開了全省農作物種質資源系統調查與搶救性收集推進暨培訓視頻會議。
會議指出,我省第三次全國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啟動以來,全省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業科研單位高度重視,從政治高度以及國家戰略安全高度出發,深入貫徹中央、省委省政府關于我省種業振興的決策部署,推進我省種業強省建設,錨定全省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總體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多措并舉、狠抓落實,克服特大洪澇災害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不利影響,全省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至目前,農作物普查收集種質資源4429份、入庫2017份,系統性調查與搶救性收集工作也全面展開。2020年和2021年連續兩年評選出“河南省十大優異種質資源”,濮陽莚子麥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十大優異種質資源。
會議強調,我省第三次全國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個別市縣工作推進慢;二是極個別地市為了搶時間、趕進度,對填報數據只上報不復核或復核不認真;三是個別市縣一線普查工作人員業務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跟不上。2022年是全省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項目實施的關鍵時期,時間緊、任務重,各地市農業農村部門和農科院要對2022年的工作及實施方案進行再細化、再布置,確保高標準完成全年任務。
會議要求,資源普查是種業振興行動的基礎性工程,各地市要高度重視,強化責任擔當,把今年的普查作為一項重中之重的任務抓緊抓實抓出成效;要按照普查總體方案和年度實施方案的要求,準確把握時間節點,細化任務分工,建立工作臺賬和進度清單,定期自檢自查,開展階段調度,確保按時交賬;各地普查辦要協調農科院、農業類大專院校和當地農業技術專家積極參與,提供支撐和幫助,定期舉辦業務對接與技術培訓;各普查辦要選派專人負責數據審核把關,確保數據真實可靠;要嚴格執行普查經費專款專用要求,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確保經費使用規范科學;要加強普查宣傳引導,挖掘各地的典型做法和先進事跡,遴選優異資源,講好資源故事,提高社會公眾關注和支持。
省農科院技術專家分別就全省農作物種質資源系統調查和搶救性收集進行了技術培訓和組織實施方案進行了培訓;新鄉市農科院和鶴壁市農科院做典型發言。
省農業農村廳、省農科院科相關處室(站)主要和分管負責同志、各地市農業農村局、農科院相關負責人員和專家360余人參加了視頻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