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葉川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莫志超)“雖然早稻播種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影響,但政府對我們的支持力度很大,今年我也運用了新技術,算是不誤農時了。”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八一鄉新坊村村民魏方洪說。
魏方洪種植著600余畝稻田,往年栽種早稻大多采用谷芽直播的方式,受天氣變化影響大,一旦遇到寒潮,往往整片地出現爛芽、爛秧、死秧的情況,需要補種,影響產量。今年,魏方洪與鄉政府引進的育秧公司簽訂了溫室基質育秧合同,并運用機械插秧。“溫室基質育出的秧苗健康粗壯,抗病蟲害的能力強,機插秧節省10倍人工,預計每畝還能增產100公斤。”魏方洪說。
今年早稻生產中,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繼續牢牢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充分發揮農機在農業生產當中的主力軍作用,通過穩定補貼政策、加強裝備供給、強化技術指導、提升社會化服務水平等舉措,確保農業生產有序高效推進。
穩定、優化補貼政策。推行“APP申請、二維碼識別、物聯網軌跡關聯”的“三合一”方式辦理農機購置補貼,同時優化中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江西明確將水稻機械化育秧中心等短板設施設備補貼額測算比例提升至35%,對改擴建和新建單季育秧能力1000畝的水稻機械化育秧中心開展省級財政補貼,對農戶購買高速插秧機和有序拋秧機按中央財政補貼額的30%給予累加補貼。截至4月底,江西共實施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2億元,補貼機具2.8萬余臺,受益戶數2萬余戶,帶動農機銷售額超12億元。
強化技術指導。江西共向省內派出6個指導組,就水稻機械化育秧中心建設、農機具的檢修與投入、農機安全生產等重點工作進行實地指導。據統計,各地已落實農機具65.34萬臺(套),指導農戶開展機具維修42.2萬臺(套)。
提升社會化服務水平。扎實推進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拓展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農業生產全產業鏈服務能力,著力解決小農戶用機難、用機貴的問題,推動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效銜接。截至目前,江西已建成的38個省級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217個水稻機械化育秧中心,輻射帶動機械化耕種管收烘等服務3000萬畝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