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印發《山西省大豆科技自強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省油料產業技術體系,呂梁市、孝義市、臨縣農業農村局,省農技中心:
根據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關于印發大豆科技自強行動方案的通知》精神,在全國開展大豆科技自強行動,呂梁市孝義市、臨縣列為全國大豆科技自強示范縣。省廳結合實際,制定了《山西省大豆科技自強行動實施方案》,現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
聯 系人:劉銳 15635128080 謝秋霖 18534573211
電子郵箱:18534573211@163.com
附件:1.
2.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
2022年4月23日
附件1
山西省大豆科技自強行動實施方案
為加快提升我省大豆產業科技水平,按照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大豆科技自強行動方案》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力發展大豆產業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十穩十提”重點任務,以提升大豆單產和滿足擴大帶狀復合種植面積科技需求為目標,以建設科技示范縣為載體,聚焦重大品種選育、農機農藝配套、耕地質量提升與鹽堿地利用、加工增值等關鍵領域,推動大豆基礎研究、技術研發、試驗示范、推廣應用等關鍵環節一體化部署,為大豆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科技支撐。
二、主要目標
2023年:孝義、臨縣百畝高產田平均畝產分別達到200公斤、150公斤,千畝示范片分別達到 180公斤、130公斤,示范縣域畝產分別達到165公斤、120公斤。帶狀復合種植大豆畝產100公斤。輻射帶動全省大豆畝產達到125公斤。
2025年:孝義、臨縣百畝高產田平均畝產分別達到210公斤、160 公斤,千畝示范片分別達到 190公斤、135公斤,示范縣域畝產分別達到175公斤、130公斤。帶狀復合種植大豆達到畝產105公斤。輻射帶動全省大豆畝產達到135公斤。
2030年:孝義、臨縣百畝高產田平均畝產分別達到215公斤、165公斤,千畝示范片分別達到 195 公斤、140 公斤,示范縣域畝產分別達到190公斤、135公斤。帶狀復合達到畝產110公斤。輻射帶動全省大豆畝產達到150公斤。
三、重點任務
(一)技術研發
1.品種選育:以抗旱、高產為重點,兼顧抗大豆花葉病毒病、大豆胞囊線蟲病,培育高產穩產(產量潛力300公斤以上)、高蛋白(蛋白質含量43%以上)、高油(油份含量21.5%以上)、雙高(蛋白質+脂肪≥63%)、牧草綠肥、鮮食、黑種皮等優質專用大豆新品種,滿足市場多層次需求;培育早熟、耐蔭、抗倒、水肥高效率利用、適宜機收(籽粒均勻、不裂莢、落葉性好)等大豆新品種,滿足生產需求。
2.帶狀復合種植:篩選適合山西省種植的早熟、耐蔭、抗倒、宜機收大豆品種和株型緊湊、耐密抗倒、抗旱性強、宜機收玉米品種;開展帶狀復合種植本土化研究,探索適合我省不同區域種植的大豆玉米技術模式和大豆與其他作物間作種植模式;研發改進小型播種施肥機、分帶噴霧機、窄幅履帶式大豆收獲機和高地隙跨帶玉米收割機;開展全省大豆單作及帶狀復合種植不同層次的生產潛力研究,研究單作大豆與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精準種植決策平臺系統。
3.農機農藝融合:研發適宜我省抗旱栽培種植模式的地膜覆蓋、增墑播種、硬茬播種、膜下滴灌、科學施肥、防帶間漂移植保和大豆專用收獲等農機技術裝備;對基本功能具備、改制內容輕簡的農機裝備進行功能組件的適應更換改制,挖掘現有裝備的應用效能;集成抗旱品種、專用機械、播種、施肥、植保和收獲等田間管理技術,形成大豆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模式,并推廣應用。
4.加工利用:重點開展大豆加工副產物利用研究,生產分離蛋白、膳食纖維、皂苷、低聚糖等,應用于保健食品、寵物食品、化妝品等領域;針對山西特色大豆,開展特異功能性成分(如:大豆異黃酮)鑒定分析,研制新產品,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
5.耕地質量提升與鹽堿地利用:針對我省大豆種植中存在的土壤瘠薄、有機質含量低,養分不平衡、鹽堿危害等問題,綜合應用有機無機相結合的培肥改土技術、農藝農機相結合的輕簡化的一次性施肥技術,中重度鹽堿地土壤綜合改良措施與耐鹽大豆品種高效種植相結合技術,提升大豆產能,開發利用鹽堿地,擴大大豆種植面積。
(二)技術示范
1.建設示范縣:建設孝義市、臨縣2個國家級大豆科技自強示范縣。
2.百畝攻關田。以大豆新品種選育與技術攻關為重點,探索可復制推廣的大豆高產技術模式。百畝攻關田內開展10-15個大豆品種試驗,每個品種面積不少于1畝,篩選出3個以上耐蔭抗旱抗倒高產大豆品種。開展2-5套大豆高產高效綜合栽培技術攻關,清種大豆重點攻關水肥一體化、機械化覆膜播種、病蟲草害綠色防控、低破損率收獲技術等;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重點攻關適宜當地技術模式,開展大豆玉米3:2、4:2、4:4、6:4等不同模式試驗。通過試驗篩選2套以上大豆高產高效綜合栽培技術、2套以上適宜本地推廣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模式,使大豆產量水平實現突破,到2025年較當地生產水平增產15%以上。
3.千畝示范片。以大豆高產綜合技術示范推廣為重點,示范展示耐蔭抗旱抗倒大豆品種10個,根據“一片一品”原則合理搭配品種,確保良種覆蓋率達100%。示范推廣3套以上大豆高質高效綜合栽培技術、3套適宜本地推廣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模式,每套技術模式示范面積不小于100畝。配套病蟲草害綠色防控及科學施肥技術,通過“五統一”管理,使大豆高質高效生產技術覆蓋率達95%以上,到2025年示范片較當地生產水平增產10%以上。
4.萬畝示范方。結合當地種植習慣和生產條件,示范推廣3套以上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模式。與地膜覆蓋、探墑溝播、膜下滴灌、科學施肥、綠色防控等成熟技術融合示范推廣,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關鍵環節有所突破。不斷提高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輕簡化、機械化水平,機械化率達90%以上,示范方較當地生產水平增產5%以上。
(三)實施團隊
對接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韓天富、楊文鈺、馬俊奎等專家開展相關工作。省農技中心會同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省油料產業技術體系和市縣農技推廣部門,聯合山東圣豐專業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大豐種業有限公司、晉城市玉農種業有限公司、山西河東雄風農機有限公司、五臺縣城園豐農機制造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開展品種選育和良種繁育、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研究與與應用、農機農藝融合研究、大豆深加工和傳統食品開發。
(四)基礎性和前沿性研究
1.開展大豆資源精準鑒定與優異種質創新及利用研究。廣泛征集省內外各類型大豆種質資源(包括野生大豆、地方品種),對其進行抗旱、耐鹽、抗病等表型精準鑒定,結合基因型鑒定,挖掘優異基因資源。通過對資源材料的精準鑒定,篩選優異資源,提供育種研究利用。通過育種技術創新,創制優異種質:高產種質(產量潛力350公斤以上),抗旱、耐鹽、耐蔭等耐逆種質,蛋白質品質(氨基酸組分優良)、脂肪品質(脂肪酸組分優良)以及高異黃酮等優質種質,抗倒伏耐密植、適宜機械化種質,抗病種質(花葉病毒病、根腐病、胞囊線蟲病等),養分高效(高固氮、NPK高效)利用種質等。
2.加強鹽堿地改良技術研究。對我省各類鹽堿地資源的類型、數量、程度和分布等進行調查和數據分析匯總,掌握土地及開發利用潛力。同步研究生物化學等改良材料施用,耕作農藝、水分養分管理等鹽堿土利用措施的作用機制,明確鹽漬化土壤、肥料和品種之間的關系,研究鹽堿障礙性土壤快速改良技術,為旱作鹽堿地治理與改良技術體系建立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強化鹽堿地水-肥-鹽的協同機制研究,將鹽堿地生物改良與耐鹽大豆品種選育綜合考慮,研究鹽堿地適生大豆的生物改良與地力提升機制。
3.做好基礎性工作。開展庫存大豆種質資源的繁種更新工作。搶救性收集山西瀕危野生大豆和特有的品質優良、耐逆的農家品種資源。建立種質資源評價技術體系,進行種質資源表型與基因型相結合的精準鑒定評價,深度發掘優異種質、優異基因。建立野生大豆原生境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為野生大豆科學收集和異位保存提供數據支撐。建立土壤改良長期監測實驗站,開展基礎性、長期性觀測;完善和優化鹽堿障礙消減、鹽堿退化阻控、地力和產能提升技術。研發針對中重度鹽堿未利用土地的有效治理與地力培育技術。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統籌聯動。大豆科技自強行動采取省級統籌、市級協助、縣級落實工作機制。省農業農村廳科教處會同省農技中心組織推進大豆科技自強行動。省農技中心會同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省油料產業技術體系和市縣農技推廣機構專家組建省級技術服務組(見附件2),為大豆科技自強行動提供全程技術指導和服務。呂梁市要做好協調銜接,集聚資源全力支持示范縣建設。孝義市、臨縣政府要成立領導機構,組建工作專班,細化實施方案,明確田塊、經緯度、責任主體、主要示范技術等,確保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科技自強行動示范任務。
(二)強化資金支持。統籌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高素質農民培訓等資金支持大豆科技示范縣建設。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油料產業技術體系要重點支持大豆科技自強行動技術研發。呂梁市、孝義市、臨縣農業農村部門要積極爭取財政、社會資本多方支持,統籌資金項目落實好大豆科技自強示范縣建設任務。
(三)強化機制創新。在大豆科技自強示范縣打造以大豆科研為基礎、大豆種業供應為源頭、種植合作社專業化規模生產為主體、豆制品加工企業和精品糧購銷為龍頭的產業聯合體,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模式。建立國家和省產業技術體系專家與基層農技人員、新型經營主體密切合作的產業技術顧問制度,確保科技攻關實施有序推進。
(四)強化監督管理。建立兩周一調度、一月一研判、一季一總結工作推進機制。省農業農村廳、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省級技術服務組要調度工作進展,及時跟進大豆科技自強行動任務落實情況,要及時會商解決工作推進中遇到的問題,按時總結工作成效。要加強考核評估和獎勵激勵,引導鼓勵農技人員投身大豆產業科技創新。
(五)強化宣傳引導。要加大大豆科技自強行動宣傳力度,示范縣要充分挖掘總結大豆科技自強行動取得的好經驗、新模式,通過新聞媒體、網絡平臺等進行宣傳報導。技術指導組要通過中國農技推廣APP、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宣傳推介大豆種植新技術、新模式。省廳將適時組織現場觀摩、座談交流等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