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糧大省安徽自2021年9月以來開展的農作物種子市場專項整治行動中,排查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廠家名稱、無國家審批文號的“三無”麥種超過17萬斤。“三無”假種子是怎么“溜”進市場的?

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一村民購買的“三無”種子 姜剛 攝
假種子花樣翻新

全鏈條監管存隱憂

讓“李鬼”種子成“過街老鼠”
如何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在一些基層種業管理部門干部看來,當務之急是統一鑒定標準,加強執法聯動,形成有力震懾。國家應強化頂層設計,協調農業農村、公安等部門明確對相關法律條款的理解和執行標準,統一鑒定標準,從嚴從快對假劣種子案件進行查處。
同時,基層干部呼吁,公安部門加強案件會商、鑒定檢測和法律適用等方面的協調,明確辦案尺度,統一證據標準,形成打擊懲處合力。
各級部門應按照全鏈條監管思維監管執法。全國人大代表趙皖平表示,上級部門應督促地方配齊配強監管力量,盯緊監管薄弱區域,對制售假劣種子等違法行為重拳出擊。
來源:《半月談》2022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