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質是品種選育的物質基礎。地方品種、育種材料、品種以及野生近緣植物等都屬于種質。從育種上來看,由于歐美地區玉米生產機械化程度高于中國,起步早于中國,因此美系種質資源中不乏早熟、耐密、抗倒、脫水快的優良資源,若加以改良利用或可以彌補國內這方面的短板。
隨著大環境的影響,以后氣候異常常態化,很多品種見光死。戴景潤院士說過:抗性,就是產量。2021年黃淮海多陰雨,青枯銹病高發,大小葉斑、瘤黑粉病、穗腐病小區域發生;陰雨少陽,玉米發育授粉影響很大,很多品種果穗畸形,雌穗敗育,玉米減產或者絕收。西北基地高溫干旱,造成玉米種子減產嚴重。9月份持續降雨,地里都是水機器不能下地,造成玉米收割難。人工收割成本增加,這也是國家加速推廣機械化生產的原因。
土地流轉加速進行,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種植合作社越來越多。大戶手里地越來越多,種植管理是個大問題。又想高產,還能簡單種植,抗性好風險小,脫水快好收割好賣糧。什么樣的品種能滿足種植大戶的需求?這將是育種家科研的方向,也是種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