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業發展呈“橄欖”型分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國際上發達國家成功經驗及我國改革開放實踐證明,企業強則種業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種業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農業用種安全整體有保障,風險可管控。在“有沒有”保生產范圍的種源方面有保障,在“好不好”高質量范圍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種業企業競爭力不強等問題比較突出。
今年以來,按照育種水平和種源競爭力,農業農村部對種業發展情況進行了系統分析,總體呈現“橄欖”型分布:
“橄欖”頂部是有優勢的種源,如水稻、小麥兩大口糧。育種水平和單產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種源完全自給且有較強競爭力;
“橄欖”中部是有差距的種源,如玉米、大豆、油菜、馬鈴薯和大田蔬菜等,種源基本自給,但在產量和質量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明顯差距,競爭力不強;
“橄欖”底部是大量依靠進口的種源,如甜菜、少數設施蔬菜、個別食用菌等,這些種源的選育在我國基本處于空白。
70家企業組成三大種業企業陣型
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實現由種業大國向種業強國轉變,必須做強做優做大企業。農業農村部通過全面調查、分析梳理,根據企業科研能力、資產實力、市場規模、發展潛力等發展情況,從全國7000多家企業中篩選出部分有綜合實力、有研發能力、有市場潛力的企業,初步梳理出“強優勢、補短板、破難題”的三大優勢企業構成的企業陣型。
強優勢陣型
針對有競爭優勢的領域
陣型基本結構:
針對“橄欖”頂部,初步遴選出19家企業。
主要任務和目標:
針對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鞏固強化育種創新能力。未來5-10年,聚合優異資源和優質性狀,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育種材料、核心品種,提升產量,持續保持種源競爭優勢。
補短板陣型
針對與國際有差距的領域
陣型基本結構:
針對“橄欖”中部,初步遴選出33家企業。
主要任務和目標:
聚焦玉米、大豆兩大作物,以及棉花、油料和薯類雜糧等。充分發掘優異種質資源及基因,加快現代育種技術應用,全面提升育種創新水平。未來5-10年,在品種、產量、質量、抗性等方面盡快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破難題陣型
針對有卡點的領域
陣型基本結構:
針對“橄欖”底部,初步遴選出18家企業。
主要任務和目標:
聚焦少數設施蔬菜,以青花菜、洋蔥、白色金針菇等品種為重點,加快引進優異種質資源,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加快加強基礎研究應用,自主培育一批育種材料、核心品種,逐步實現主產化替代。未來5-10年,在育種理論、種質創新取得進展,育種材料、技術手段更加豐富,盡快填補國產品種空白,實現種源自主調控。
據了解,目前企業陣型處于初步梳理,今下來還會進一步優化、動態調整、不斷完善。除農作物外,畜禽、水產也要梳理出一套陣型,充分評估后正式公布。
研究提出我國企業陣型的主要目的,是要根據我國種業發展水平和企業現狀進行分類討論,明確重點方向和目標任務,采取有針對性的政治措施,予以精準扶持,加快培育航母行領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專業化平臺企業,形成覆蓋全、實力強的種業企業陣型。
記者|陳迎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