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企業聯合設立西南首只種業振興基金,首期規模1.5億元;
昨日種業股表現亮眼,隆平高科創逾三年新高,登海種業一度漲停;
拜耳作物科學第三季度銷售額、盈利大幅增長;科迪華任命新首席執行官;
大北農擬向參股公司增資1.82億元,并向其轉讓2個全資子公司;
農發種業子公司近期獲政府補助575.67萬元;蘇墾農發在烏克蘭設子公司有新進展……
近期,各大公司有何動態?
成渝企業
聯合設立西南首只種業振興基金,首期規模1.5億元
近日,由成都益民集團發起設立的成都鄉村振興基金與重慶農投產業引導基金、重慶農投基金管理公司、天府現代種業園建設公司簽署天府現代種業振興基金合伙協議,首期規模1.5億元,這標志著西南地區首只種業振興基金正式設立。
據成都鄉村振興基金運作實施單位,成都益民集團所屬成都錦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融投控”)黨委書記、董事長高崇慧介紹,天府種業振興基金首期規模1.5億,該基金將吸收全國優質資源,市場化投資一批具備投資價值和核心競爭力的項目,在西南地區扶持一批掌握新育種技術、擁有突破性品種、具備“育繁推一體化”經營能力的領軍型種業企業,助推西南種業企業集群式崛起,為將天府現代種業園建設為國家種業高地、國際種業創新示范區提供金融支撐。
我國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種業市場,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以及相關政策的持續利好,我國種子行業逐漸步入走向產業化、市場化,市場規模也隨之不斷增加,預計在2024年有望突破至1800億元以上。
“成都鄉村振興基金在我國種業行業大變革、大發展的歷史機遇期,發起設立西南地區首只種業振興基金,有利于助力相關企業在規模化種植加速、行業市場集中度提升、國內外競爭加劇的行業新格局下脫穎而出。”高崇慧說。
隆平高科
昨日漲停,其他種業股表現同樣亮眼
農業板塊9日盤中發力拉升,種業股表現亮眼。隆平高科漲停,荃銀高科漲近8%,大北農、登海種業漲幅超5%,農發種業、萬向德農、敦煌種業等漲幅超4%。值得注意是,登海種業盤中一度漲停。

2020年以來,種業發展受到高度關注,《種子法》、種業振興行動方案、轉基因商業化等一系列利好政策陸續出臺,種業經營環境有望持續優化,疊加主要農產品價格維持高位,種業迎來景氣向上拐點,種企利潤將在未來數年內持續釋放。隆平高科、荃銀高科、登海種業、萬向德農、蘇墾農發、農發種業、大北農等種業相關企業得到社會持續看好。
有觀點認為,種業振興系列政策出臺已經并將持續改善種業基本面。種業市場環境邊際優化,種業科研將獲得更多支持,持續看好頭部民族種業。
拜耳作物
第三季度銷售額、盈利大幅增長
拜耳集團在2021財年第三季度實現銷售額和盈利大幅增長。“我們的經營業績增長強勁,所有事業部都表現出強勁增長勢頭,”管理委員會主席沃納•保曼(Werner Baumann)在11月9日(周二)發布公司第三季度業績時表示,作物科學事業部報告銷售收入增長強勁,盈利大幅增長。
拜耳農業業務(作物科學事業部)銷售額增長25.8%(經匯率與資產組合調整),達到38.5億歐元,這主要得益于銷量和價格的顯著提升。玉米種子與性狀業務(經匯率與資產組合調整后為92.6%)的增長尤其強勁,這主要得益于北美洲產品退貨量降低以及計入許可收入。大豆種子與性狀業務也增長強勁(經匯率與資產組合調整后為58.0%),這主要得益于北美洲產品退貨量降低和許可收入較高以及拉丁美洲的價格和銷量增長。除草劑的銷售額也呈現大幅增長態勢(經匯率與資產組合調整后為15.2%),該業務在北美洲和歐洲/中東/非洲有增長,主要得益于草甘膦產品的價格上漲和銷量增長。
作物科學事業部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上漲至4.71億歐元(2020財年第3季度:負3400萬歐元),利潤率為12.2%。盈利增長主要得益于價格和銷量走高、許可收入增加以及正在進行的效率計劃的貢獻。
最新展望:新技術對健康和營養至關重要,拜耳投資了三家生物技術初創企業,這些初創企業正在利用各種技術進行微生物工程研究,這可能為未來更多作物實現肥料自主供應鋪平道路。此舉對氣候保護而言可謂佳音,因為這一技術將使農民棄用氮肥,氮肥用于全球約40%的糧食種植,但也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4%。
科迪華
任命新首席執行官
近日,全球三大農化巨頭之一的科迪華農業科技宣布Chuck Magro接任柯林斯,成為科迪華新任首席執行官,該任命于2021年11月1日生效,Chuck Magro也正式加入了科迪華董事會。

Chuck Magro
在獲此項任命前,Chuck Magro曾擔任加拿大Nutrien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他的上任將為科迪華帶來更多領導全球領先農業公司的豐富經驗,以支持其為所有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
科迪華董事會主席Greg Page表示:“Chuck在通過創新與實踐推動農業行業盈利增長方面有著豐富經驗。在服務于Nutrien及其前身Agrium近十年的時間里,Chuck證明了自己強大的領導力,他領導創建并整合了全球最大的作物生產資料、服務和解決方案公司,并建立了明確承諾、卓越運營和推進可持續農業解決方案的企業文化。”
Chuck Magro表示,“科迪華具備推動農業轉型的理想因素,幫助農民提高生產力和可持續性,使我們能夠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所產生的糧食需求,同時找到守護地球的新途徑。”
Chuck Magro曾擔任Nutrien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從2018年公司成立到2021年4月)。在此之前,他曾擔任Agrium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4年,該公司在與PotashCorp合并后成立了Nutrien。
在2014年被任命為Agrium的首席執行官之前,Chuck Magro擔任過多種其他關鍵領導職務,包括首席運營官、首席風險官、企業發展執行副總裁和制造副總裁。他于2009年加入Agrium,此前他在NOVA Chemicals有著豐富的職業生涯。
大北農
擬向參股公司增資1.82億元,并向其轉讓2個全資子公司
大北農公告,子公司大佑吉擬對參股公司黑龍江大北農增資18198萬元,其中5400萬元作為出資額記入實收資本,剩余12798萬元作為增資溢價款記入資本公積,將公司的注冊資本從69000萬元增加至74400萬元。交易完成后,公司將通過大佑吉間接持有黑龍江大北農44.35%股權。
公司擬將全資子公司錦州大北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錦州大北農”)、哈爾濱綠色巨農牧業有限公司(“哈爾濱巨農”)100%的股權分別以8962.67萬元、9453.09萬元的價格轉讓給黑龍江大北農。交易完成后,錦州大北農、哈爾濱巨農將成為黑龍江大北農100%全資子公司。
大北農2021三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234.42億元,同比上升53.55%;歸母凈利潤1.07億元,同比下降92.76%;扣非凈利潤-5351.47萬元,同比下降104.31%;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單季度主營收入81.73億元,同比上升30.26%;單季度歸母凈利潤-39136.2萬元,同比下降166.38%;單季度扣非凈利潤-40031.37萬元,同比下降184.85%;負債率49.64%,投資收益-3021.18萬元,財務費用2.2億元,毛利率11.09%。
農發種業
子公司近期獲政府補助575.67萬元
農發種業11月5日晚間發布公告稱,2021年6-10月期間,公司所屬子公司錦繡華農、江蘇金土地、山西潞玉、山東天泰獲得了相關政府補助款項共計575.67萬元。
錦繡華農收到政府補助款共計107.6萬元,已全部記入“遞延收益”科目。江蘇金土地收到政府補助款共計10.94萬元,已全部記入“其他收益”科目。山西潞玉收到政府補助款共計417.13萬元,其中:記入“其他收益”科目17.13萬元,記入“遞延收益”科目400萬元。山東天泰收到政府補助款40萬元,已全部記入“其他收益”科目。
2020年年報顯示,農發種業的主營業務為農資貿易、種子銷售、糧食貿易、酒糧,占營收比例分別為:70.42%、16.84%、9.78%、1.78%。
蘇墾農發:公司穩妥推動設立蘇墾農發烏克蘭公司的相關工作 已完成內部及江蘇省發改委的審批程序
蘇墾農發
烏克蘭子公司設立有新進展
11月8日,有投資者向蘇墾農發提問烏克蘭公司成立進展情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下,公司穩妥推動設立蘇墾農發烏克蘭公司的相關工作,已完成內部及江蘇省發改委的審批程序,同時通過線上方式積極與烏克蘭各方保持聯系,后續公司將根據項目進展情況,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今年3月16日,蘇墾農發發布公告稱,擬投資500萬美元在烏克蘭設立全資子公司蘇墾(烏克蘭)有限責任公司,打造集糧食種植、貿易物流、加工倉儲、投資、公共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業務平臺。
據了解,蘇墾農發成立于1992年,主營業務為稻麥種植、種子生產、大米加工及其產品銷售等,2017年上市。蘇墾農發稱,烏克蘭是全球最大的油葵、葵花籽油生產國和出口國。公司在烏克蘭設立全資子公司將有效提升公司油脂業務板塊的原料保障能力,降低采購和貿易成本,促進公司油脂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此外,蘇墾農發還表示,因公司當前種植業務發展面臨成本“地板”、價格“天花板”等多重困難。在烏克蘭開展種植業務,將充分利用烏克蘭豐富的耕地資源、有競爭力的土地成本和勞動力優勢,使公司進一步做強主營業務,拓展種植業務發展空間。
來源丨農財君綜合整理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