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朱涇鎮長浜村,來自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的第一批駐村指導員俞東華又買種子又包銷售,讓小紅薯在村里生根發芽,成為真正的致富項目,一時成為佳話。3月,同樣來自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的第二批駐村指導員張航接過接力棒。在推進小紅薯項目時,卻在種源和項目實際操作上遇到了瓶頸。
經多次組內討論,第二批駐村指導員們吸取經驗、總結不足,決定優化項目運行機制,使用由金山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推薦提供的糯玉米種子,同時整合各方資源,探索實施“愛駐金山糯玉米”項目。
據悉,“愛駐金山糯玉米”項目于7月2日正式啟動,40名第二批金山區駐村指導員在參加種植培訓會之后,紛紛在各自所駐村播種第一批玉米種子。記者了解到,首批糯玉米種子由40名駐村指導員愛心捐贈。金山區農業科技教育信息中心、金山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為受助農戶提供技術和銷售平臺支持。平安銀行上海分行首批捐資20萬,會同上海仁德基金會設立“愛駐金山”平安助農專項基金,為糯玉米項目提供資金支持。駐村指導員會同村“兩委”干部、黨員志愿者等成立“愛駐金山糯玉米志愿服務團”,全程助力參與糯玉米種植、收購、銷售、分配等環節。農戶將符合標準的糯玉米交付即按照約定獲得收入。村集體按照收購數量獲得一定補助,進一步用于村內幫困。統一銷售后的利潤全部捐贈給專項基金,為項目的可持續運作和推廣提供支持。項目受益人群是駐村指導員所在村的60周歲以上的相對困難農戶,根據村“兩委”意見具體確定。值得一提的是,指導員們還為“愛駐金山”糯玉米精心設計了吉祥物和產品包裝。第二批金山區駐村指導員工作組組長張一波告訴記者,目前40個村共計種植糯玉米30多畝,全年預計為農戶增收每畝8000元。
談起種玉米的經歷,這群年輕的駐村指導員們都感觸頗豐。來自市民政局的張一波在楓涇鎮泖橋村幫農戶干了一小時農活,手上就起了兩個水泡,幾天下來還曬黑了不少。“因為臺風,我在村里剛種的玉米就被水淹了。”來自金山區國資委的馬燕燕此次派駐朱涇鎮溫河村,這次并不成功的種植體驗,也讓她深切體會到農業“靠天吃飯”的難題。幾個月來,指導員們多次向專家和種植戶請教,親手種下的玉米在呵護和期待下茁壯成長。城里來的年輕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村民們刮目相看。
據張一波介紹,通過“愛駐金山”糯玉米項目,他們延伸出了“黨建+幫扶+公益+志愿”的綜合幫扶模式。“我們整合黨組織、政府部門、企業、社會組織等各方資源,依托村干部和志愿者,通過‘試驗、示范、總結、再試驗、逐步推廣’的滾動模式實施糯玉米項目,在積極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同時,進一步加強黨建引領下的精準幫扶,幫助農戶通過勞動持續增收,探索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促進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