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滄州市出臺了《旱堿麥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方案(2021-2025年)》,將科技、綠色、品牌、質量元素融入旱堿麥產業發展全過程,實施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促進產量、品質和效益提高,全面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到2023年,全市旱堿麥種植面積93萬畝以上,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基地20萬畝。
建設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基地。推動黃驊、海興、滄縣、青縣、鹽山、孟村及渤海新區等地的旱堿麥產業發展,在舊城、常郭、官莊、青州、金牛等鄉(鎮)以及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打造旱堿麥種植示范區。提高農民組織化水平,培樹新型經營主體,加快優質旱堿麥品種及保優技術的推廣力度和覆蓋率,建設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基地,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加強品種更新優化。加強優質品種資源收集、篩選、評價工作。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公益性科研單位為支撐的現代育種體系,加快新品種培育步伐。加強種子繁育、收購、銷售等環節的標準化建設,提升種子質量,增強供給保障能力。
加快品牌培育。引導龍頭企業加大省級、國家級知名品牌和著名、馳名商標的創建和培育力度,積極打造旱堿麥區域公用品牌,大力宣傳推介旱堿麥產品。
推進標準體系建設。開展旱堿麥農業標準或生產技術規程制修訂,引導企業制定更加嚴格、更高水平的企業標準體系。推動實現種植規程化、加工包裝規范化、產品分級規格化,全面提升商品觀感指標、營養指標、衛生指標和安全品質。
建立健全質量控制體系。在旱堿麥生產全過程,建立規范化種植生產檔案,從生產、地塊、企業、加工到銷售建立產品質量“追溯卡”“追溯碼”。2025年旱堿麥規模化種植示范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基本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