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旱后澇,給花生生產帶來了重重困難。豫花65號表現咋樣?經現場測產后,省農業農村廳經濟作物推廣站站長鄭乃福給出了答案:千畝示范方平均畝產506.5公斤。
特殊之年,何以奪高產?省農科院經作所花生栽培室主任臧秀旺研究員直言:“品種是關鍵。”作為省農科院花生科研創新團隊選育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種,豫花65號在今年遭受前旱后澇災害后的表現非常突出。
“漯河市作為食品名城,好產業更需好原料,就花生產業來說,從源頭上,就需要以優良品種提供支撐。”在當日舉行的花生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省農科院副院長衛文星如是說。
省農業農村廳經作處處長黃偉介紹說,我省花生生產具有絕對優勢,全省花生種植面積占全國的1/4,產量占全國1/3,均居全國第一,在科研創新方面,也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以加工為引領,食品名城漯河如何走出一條花生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省農科院院長張新友現場支招。他指出,要加強規劃引領,完善配套政策。根據漯河當地資源稟賦、氣候特點和產業發展趨勢,進一步完善漯河花生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因地制宜出臺相關鼓勵花生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和措施;要通過科技賦能,提高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水平。加大優質專用花生新品種的推廣力度,加快先進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花生生產的深度融合,提高漯河花生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水平;通過“三鏈同構”提升產業效益和競爭力,充分發揮漯河食品名城的品牌優勢和食品加工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花生食品和特色產品,圍繞花生精深加工做好文章,著力打造漯河特色的花生品牌集群,探索推動河南花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漯河模式。(記者 董豪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