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中秋節,保定市徐水區崔莊鎮南邵莊村村民劉振東種植的50畝鮮食甜玉米開始收獲,兩臺收割機不停在田間穿梭。不一會,收割機的車廂就堆滿了玉米。
“今年風調雨順,咱這甜玉米長得個頭大,顆粒飽滿,含水量適中,又是一個豐收年!”劉振東拿起玉米對記者介紹。
今年45歲的劉振東曾在一家企業任中層干部。5年前,他回老家發現,由于人們外出打工,很多良田無人管理。“當時覺得心疼,這是浪費耕地資源呀!”不久,他從中央一號文件中看到國家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的政策。劉振東毅然從企業辭職,回到家鄉搞起了家庭農場。
運糧卡車裝滿玉米后,并沒有運到劉振東家,而是開進了一公里外的德力食品公司。“我們周邊的種糧大戶都和食品公司簽訂了‘保姆式’服務協議和回收訂單。公司提供籽種、技術指導、質量檢測、回收加工,你說省心不省心?”劉振東說。
“全區甜玉米種植面積已達5萬畝,涉及4萬農戶和20個家庭農場,按計劃分期種植,6月至10月陸續采收、加工。”德力食品公司負責人閆滿常說,村民們種植的甜玉米不僅銷往國內大型餐飲、商超企業,還賣到歐美、日韓等地。
收完最后一車甜玉米,劉振東蹲在地頭開始盤算:50畝甜玉米畝產1000公斤,帶皮銷售每公斤1.5元,加上一茬小麥,每畝年收入2900元,比去年增收500多元;玉米秸稈再賣給養牛場,也是一筆不小的進項。“明年要將甜玉米種植面積擴大到200畝!”劉振東說。
當晚,滿月掛上樹梢,劉振東一家圍桌而坐。餐桌上不僅有月餅和瓜果,還有雞鴨魚肉,最后端上桌的是一盆冒著熱氣的甜玉米。開飯了,孩子們站起身,一人先夾了一根甜玉米。“現在日子富足了,大魚大肉已不稀罕,這玉米倒成了人人愛吃的寶貝。”劉振東說完,一家人都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