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報記者王秀娟報道 8月24日,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獲悉,為進一步做好今年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工作,結合我省實際,省農業農村廳制定《2021年山西省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方案》,從今年7月份開始,集中開展為期半年的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專項整治行動。
專項整治行動的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好種業翻身仗的決策部署,以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為重點,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覆蓋品種管理、市場監管、案件查處全鏈條,激勵原始創新、凈化種業市場、促進種業振興。
專項整治行動的重點任務是嚴格品種審定、清理登記品種、加強種業監管、加大抽檢力度、嚴查違法案件、強化協調配合、推動社會共治。具體來說,就是要修訂我省玉米品種審定標準,提高DNA指紋差異位點數、產量指標和抗病性指標。以保護取得植物新品種權品種為重點,加大對已登記品種的清理力度,對種性退化失去生產應用價值或存在生產風險的問題品種,申請時存在欺騙、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的品種,還有經檢測沒有位點差異、且申請者不主動提出撤銷登記的,要提出撤銷意見建議,減少非主要農作物仿種子問題。
同時,加強種業全產業鏈執法檢查、加強對制種基地的檢查、加強對種子生產企業的檢查、加強對種子市場(含網絡銷售)的檢查、加強對種子使用環節的檢查,重點檢查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用種情況,通過倒查掌握了解種子來源和質量情況。落實分級分類監管要求,對檢查中發現問題及投訴舉報較多或有重大種子案件的企業,加大檢查抽查頻次。抽檢任務重點安排在制種、生產經營環節。強化跨區域種業執法信息共享和聯動響應機制,實現“一處發現、全省通報、各地聯查”,構建“屬地為主、部門協同、區域聯動、社會參與”的監管格局。并積極組織開展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培訓及普法宣傳活動,不斷提高全社會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