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三峽農科院副院長、二級調研員霍仕平在現場對玉米進行評審。
8月20日至21日,重慶市云陽縣鳳鳴鎮的“玉米新品種展示及示范項目”實驗基地,猶如一片青紗帳。時下,正值玉米成熟收獲的季節,黃色的玉米皮包裹著碩大的玉米,等待著品種專家審定委員會的鑒評。
走進玉米基地,各個玉米地塊上都掛著相應的品種名稱標識牌,專家組沿耕作便道逐一查看,隨機抽取一行或者兩行玉米,對玉米的株型、整齊度、抗倒伏性、果穗結實性等方面進行了現場田間鑒評,并給出“好”“較好”“一般”“差”四個等次的綜合評價。
經專家組綜合評定,“佳玉13”“蓉可玉789”“昊玉501”等10個品種田間表現好,“華凱5號”“康農20”“均隆608”等29個品種田間表現較好,“幫豪58”“鄂玉31”“奧利68”等42個品種田間表現一般。
據了解,該項目由重慶幫豪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實施,于2020年底啟動。基地位于云陽縣鳳鳴鎮楓橋社區二組。基地規模150畝,集中展示了86個玉米品種,示范品種5個。
在同一栽培管理水平下,86個玉米品種同臺“打擂”,可以更好地對比品種的優劣性,對存在一定缺陷的問題品種,可通過農業農村部門及時向農戶給出警示或直接退出,從而確保農業生產安全;面向經銷商和農戶進行展示,為他們提供更多選擇;同時,還可以推廣先進的玉米種植技術,提高區域種植水平,增加玉米單產、總產,提高農民科學種田水平,達到農民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