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日-3日,全省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技術培訓班在太原舉辦。省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省、市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技術專家指導組成員,各市農業農村局分管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工作負責同志、種業科科長,各縣(市、區)普查隊隊長共計280余人參加了培訓。省農業農村廳薛志省二級巡視員出席并作重要講話,會議由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岳繼和處長主持。
開展農業種質資源普查保護是打好種業翻身仗、提高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我省農業種質資源普查,2021年基本完成面上普查,2022年完成重點調查,2023年做好資源入庫、數據上傳。實現“4321”成果,即發布4份普查報告,修訂發布3份名錄(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和水產種質資源種類名錄),保護兩類資源(搶救性收集一批珍貴、稀有、瀕危資源,發現鑒定評估一批特色優質高效的新資源),建立一個統一的農業種質資源大數據平臺。
省農業農村廳對全省農業種質資源普查作了全面部署,日前專門印發了《關于開展全省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的通知》,并按照“全省統一部署、市級組織協調、縣級具體實施、各方共同參與”的原則和國家統一要求,制定了系列方案,明確了任務分工。
根據部署,從今年起,利用3年時間,摸清全省農作物、畜禽、水產和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種類、數量、分布及主要性狀等基本情況。
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要全面完成115個農業縣(市、區)的普查,對2020年未達到征集資源份數的15個縣(市、區)繼續開展各類農作物種質資源的征集,每縣作物種質資源數量達到20份以上,對25個農作物種質資源豐富縣(市、區)開展各類作物種質資源的系統調查,搶救性收集種質資源2000-2500份。鑒定編目入庫(圃)妥善保存各類作物種質資源4000份。
畜禽遺傳資源普查要全面查清21個地方品種、8個培育品種、1個引入品種和新發現品種的群體數量、特征特性、區域分布和保護利用情況。開展畜禽遺傳資源性能測定、特征特性等專業系統調查、重點區域現場核查,采集制作畜禽遺傳材料,入庫保存10000份。
水產種質資源普查要對全省所有養殖場(戶)主要養殖種類及自然水域(河流、水域、湖泊)的水產種質資源種類做到全覆蓋。全面查清水產種質資源的種類、群體數量、區域分布和保護利用等基本情況。開展水產種質資源系統調查及重點區域現場核查,采集制作水產遺傳材料,入庫保存2000份。
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普查要全面查清食用菌種質資源種類、生態環境和區域分布等重要信息,進行釀造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的收集。在重點區域進行系統調查與收集,新增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4600份。
薛志省強調,這次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省規模最大的一次普查,而且是從農作物、畜禽、水產、農業微生物四個方面同時開展,工作涉及面廣、綜合性強。培訓班的舉辦有利于強化普查技術支撐與服務,有利于全省各地盡快啟動實施普查,有利于打好種業翻身第一仗實現良好開局。希望參訓學員要將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工作當做一項政治任務,高度重視,認真學習,確實學懂學會,并要學以致用,在普查中解決遇到的難題,按時保質完成普查任務。
薛志省要求,各市縣一要對照普查目標,結合本地實際,盡快制定普查方案;二要抓緊組建隊伍,特別是縣級要組建一支懂業務、肯吃苦、敢負責的普查隊;三要抓好技術培訓,使每一位普查人員都能明確工作任務和方法;四要加強宣傳引導,認真做好普查宣傳的策劃和組織工作,為資源普查營造良好輿論環境;五要加快工作進度,建立調度工作機制,定期向省里報送工作進展和總結。
培訓班邀請到負責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工作的中國農業科學院高愛農研究員對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進行了理論培訓。培訓班還組織了畜禽遺傳資源普查、水產種質資源普查、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普查理論培訓,并對農作物、水產、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收集標準等進行了現場分析和實際操作。此次培訓還印發了《山西省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工作手冊》等相關資料300余套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