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張艷玲)日前,記者了解到,四川根據十大優勢特色產業,在全省范圍內已布局11個現代種業園,力爭經過3年培育,建成具有區域特色、產業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種業園區,切實發揮好種業“芯片”引擎作用。
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要求,去年啟動種業園區建設工作以來,在專家指導下,各園區制定了3年規劃方案和年度實施方案,聚焦一兩個主導種業。同時,為避免同質競爭,形成“一園一策、一園一隊、一園一技”的培育思路,即一個園區對應一套培育對策、一個園區配套一個專家團隊、一個園區篩選一套技術方案。
目前,各園區均成立了由縣(市、區)領導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均成立了專家指導小組。從運行情況來看,這樣的機制既有政府推動又有科技支撐,既有行政領導又有技術專家,形成了共同推進種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國家和四川省對種業投入不斷加大,其中省級財政對種業的投入從2019年的7000多萬元增加到2020年的1.5億元,今年則是2億多元,3年內增長近3倍,種業園區建設進入了加速發展的新階段。下一步,四川將抓重點、破難點、補短板、強弱項,著力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尤其圍繞“保、育、測、繁”,加強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和相關儀器設備采購;著力在各類要素集聚上下功夫,積極引進和培育一批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入園發展,以生產運用為導向抓好新品種選育,推進良種聯合攻關,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著力在機制創新上下功夫;著力在組織保障上下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