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俊杰 許保疆 景麗
糧安天下,種鑄基石。種業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先一公里”,建設種業強省,對于實現河南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示“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打好種業翻身仗”。河南省委一號文件《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指出“建設現代種業強省”、“現代種業水平全國領先”。“十三五”以來,我省種業得到較快發展,在種業創新能力、糧油作物育種制種水平、種業企業培育、良繁基地建設等方面都有了較大提升。然而,我省雖然是農作物和畜禽制種供種大省,但并非強省,仍然存在亟待解決的諸多問題,實現現代種業強省任重道遠。
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
隨著城鎮化、現代化、工業化進程加快,受資源環境影響和外來物種沖擊,地方品種及野生種等特有珍稀、瀕危、特色資源的喪失風險日益加大。目前,河南省除了省農科院建有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藏中期庫、河南農業大學建有短期庫外,地市級單位幾乎都沒有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藏庫,縣級單位更是空白。對種質資源特性的深入挖掘和全面客觀評價不足,優質、綠色、高產、抗逆等特色基因沒有充分開發利用,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的組織機構不健全、政策支持等保障措施不完善、專業化人才隊伍少。
創新能力提升
與我國多數地區一樣,河南省種業創新能力與國外相比仍然差距明顯。在一些發達國家,種業已進入“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信息技術”的育種時代,例如在歐美國家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已與常規選擇技術緊密融合,流程化、模塊化、工業化、信息化的現代育種技術體系已經建立,分子標記選擇技術已經可替代部分大田試驗,并大大提高了選擇的效率和精準度。與國外跨國種業集團相比,我省仍處在以雜交選育和分子技術輔助選育為主階段,在分子輔助育種、基因編輯技術等現代生物育種方面落后于發達國家和種業發達省份。
種業企業做強
河南省種企“弱、小、散”特征仍然十分明顯,與河南種業大省地位不相匹配。據省農業農村廳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全省登記在冊的種子企業有600多家,但具有育繁推一體化資質的只有7家,全國農作物種業綜合排名前10強無河南一家,整體種子企業小而弱,市場占有率偏低。與外省種子企業相比,以秋樂種業為代表的“豫”字號種子龍頭企業,無論是在育種研發投入,還是在研究隊伍方面,均有較大差距,與孟山都、杜邦先鋒等跨國種子公司更無法相比。我省周邊的安徽、湖南、山東、北京、黑龍江、海南、甘肅均有種業上市公司,而我省在這方面還是空白。
作物育種制種能力提高
高附加值蔬菜如設施黃瓜、番茄等大多數蔬菜育種技術落后于全國水平,而適宜全程機械化種植的蔬菜如大蔥、胡蘿卜育種研究更是處于起步階段,整體基礎弱、底子薄。食用菌育種研究滯后,菌種主要來自外省選育品種和國外進口品種。在工廠化生產用種育種上,受國外育種公司制約嚴重,如金針菇、香菇品種主要受制于日本,雙孢菇主要受荷蘭、美國控制。部分大田作物單產水平不高,例如我國大豆、玉米國產品種單產不到美國品種的60%。
種業管理能力和手段強化
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總體不強,套包侵權現象仍有發生,影響了科研育種人員的積極性。種子管理隊伍不完善,管理力量薄弱,行政執法設施設備和管理技術手段相對落后,信息化高科技手段在種子管理上應用不夠。市場秩序仍需進一步規范,搶購套購、私繁亂制、制售假劣種子等違法行為仍然存在。
(作者單位:河南省農業科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