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舍必崖村,十多臺大型農機往來穿梭,進行整地、淺埋滴灌管、播種施肥一體化作業,一派熱火朝天景象。
今年62歲的侯云生去年就將全家的53畝耕地進行了農業生產托管,種植的玉米比他自己經營時畝均增收近300元,年收入增加1萬多元。“我和合作社簽訂了合同,他們負責耕、種、防、收,我啥也不用管,一年下來省工省時不說,收入還增加不少,今年我家的53畝地還要交到合作社托管。”侯云生說。
穩定的收益,讓舍必崖村村民有更多的時間去打工或從事其他生產。今年,舍必崖村已經有49%的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托管。
“2018年,我們在和林格爾縣托管的耕地有1.6萬畝,今年我們在當地3個村進行托管項目整村推進,目前已托管近4萬畝耕地,給農民當好‘農管家’。”和林格爾縣菁禾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曉東表示,農戶將耕、種、防、收等部分或全部作業環節委托給合作社,把一家一戶辦不了、辦起來不劃算的事交給合作社辦,既滿足了一些農戶繼續從事家庭經營的意愿,又讓農戶享受到規模經營的收益。
據了解,2017年以來,內蒙古在8個旗縣開展農業生產托管示范,目前全區累計實施生產托管項目843萬畝,托管服務組織增長到10654個,80萬小農牧戶從中受益。在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帶動下,先進適用的品種、技術、裝備等要素導入農業生產,有效解決了小農戶經營方式粗放、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為加快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