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連日來,天津市100萬畝小站稻開始進入插秧季,面積比去年增加20萬畝左右,覆蓋全市10個涉農區。
據介紹,為確保今年擴種、種好小站稻,武清區、薊州區、靜海區、東麗區、寧河區等區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開展農田水利建設,調蓄水源,肥沃土壤,促使小站稻種植面積比往年有較大幅度增加。其中,武清區在黃莊街道擴種5000畝小站稻,東麗區新增小站稻面積4000畝。
為確保小站稻適時插秧,市、區農機部門提前調配插秧機,培訓農機手,開展標準化示范。機械化插秧,不僅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還確保秧苗整齊,適宜田間管理。今年市財政繼續采取補貼政策,支持種植大戶和合作社進行基質育秧,面積達到20多萬畝。今年天津市小站稻全部推廣優質品種,其中包括“津原89”“津原U99”“金稻919”“天隆優619”等,這些品種高產優質,抗病蟲害能力強,穩產高產,品質一流。
為確保小站稻優質高產和生產綠色優質水產品,去冬今春,市農業發展中心會同寶坻區、寧河區、西青區、津南區、濱海新區等區積極幫助農戶開展好稻蟹立體種養,提前聯系水產苗種,今年全市稻蟹立體種養面積將達到50萬畝左右。為指導農戶搞好立體種養,市、區農業主管部門和市農科院等部門已派出指導小組,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確保100萬畝小站稻“一水雙收”,稻農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