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花生產業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的作用,推動我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花生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應用步伐,全面提升我省花生種植水平,在總結以往花生生產經驗的基礎上,根據今年生產實際,提出我省春播花生種植指導意見。
今年我省春播花生種植總的指導思想可概括為“一增兩減三提”,即增加種植面積,減少農藥和化肥使用量,提高單產、提高品質、提高效益。
一、做好產業化發展布局,適度擴大春播種植面積
我國是食用植物油短缺國,2/3左右的消費量依賴進口。受中美貿易戰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花生產業化發展已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多措并舉發展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這也為擴大花生生產提供了機遇。春播花生可立足我省生產實際,適度擴大種植面積,首先可充分利用花生耐旱耐瘠的優勢,適度增加“三坡”地等旱薄地的春播花生種植面積。然后可在淮河廊道、沿黃生態區等觀光休閑林區,利用林間套作等種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綜合效益。
二、分區選用良種,提高花生品質
各春播種植區,可根據市場導向和生產需求,選用適宜的優良品種。要充分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大數據,依據當地的土壤、氣候等生態條件,選擇高油、高油酸、適宜食品加工等優質專用品種,逐步滿足油用、食用、加工、出口等不同用途的差異化需求。根據我省生態、生產實際,大果花生區宜優先選用高油花生豫花9326、遠雜9847、豫花47和高油酸花生開農176、開農1715、豫花93號等新品種,搭配種植豫花9719、豫花25號、開農41、商花911、濮花28等品種。小果區宜優先選用高油酸花生豫花37號、豫花65號、開農71等新品種,搭配種植豫花22號、豫花40號、豫花23號、遠雜9102、遠雜6號、遠雜9307、遠雜12號、商花5號、宛花2號、駐花2號等品種。青枯病重病區宜選用遠雜9102、遠雜9307等品種。高油酸花生大田用種純度一般不應低于98%。
三、優選種子和地塊,保證高油酸花生產品質量
高純度種子是保證高油酸花生質量的基礎,為保證種子純度,應選擇信譽好、實力強的花生種子企業購買。
種植高油酸花生宜選擇上年未種過花生或僅種過高油酸花生的田塊,以避免實生苗(上年遺留田間的花生出的苗)的產生,同時要避免種植、收獲、晾曬、儲藏等生產環節中的機械混雜,提高產品的一致性。若是高油酸花生種子繁殖田,應當是上年未種過花生的田塊。
四、精細整地,適時深翻耕
精細整地既是提高機械播種質量的基礎,也有利于花生根系生長發育,促進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利用。提高花生播種質量,有利于一播全苗,起到苗全苗壯、早開花、多結果的作用,從而提高花生產量。
耕翻是整地的舉措之一,深松深耕與淺耕交替進行可以創造和保持良好的土壤結構,一般3~4年深耕一次,深耕深度30~33厘米,以打破犁底層,增加活土層;淺耕深度一般在20厘米左右。耕翻一般在冬前進行,或早春化凍后進行。深耕需掌握冬耕宜深,春耕宜淺,機犁帶松土鏟的宜深,不帶松土鏟的宜淺,避免翻上過多生土,當年熟化不透。冬前深翻曬垡的田塊,播種前應旋耕2遍,耙耱1遍,耕層土塊應小于1厘米,清除殘留在土內的農作物根莖、地膜、石塊等雜物,保證地面平整、上虛下實,無明顯低洼處。
五、做好播前準備,搶墑適墑播種
做好播前“三選一分”工作(選適宜品種、選適宜播期、選適宜拌種包衣劑、種子分級),打好苗全、苗齊、苗勻、苗壯基礎。
種子分級 花生莢果在剝殼前可進行曬果,一般在晴天上午10時左右,厚度不大于6厘米,確保曬得均勻,下午4時收起來,視種子情況連續曬種2~3天。可有效起到殺菌、增強種子活力、促進種子發芽、提高出苗率的作用。在播種前一周左右可進行剝殼,采用機械剝殼的應適當推遲剝殼時間,防止剝殼過早,種子因機械損傷和失去果殼的保護而降低活力,影響花生的出苗率。花生種子剝殼后應進行篩選分級,首先將病蟲害粒、發芽粒、霉變粒、損傷粒和雜粒揀出;然后按大中小三類進行分級,三級淘汰,一、二級分類保存、分級播種,這樣可以避免出苗不整齊和大苗欺小苗的現象。
拌種與包衣 播種前應針對當地的病蟲特點選擇適宜的藥劑對種子進行拌種或包衣,以防治地下害蟲和苗期病害、蚜蟲的危害。一般可選用衛福(20%萎銹靈+20%福美雙)、適麥丹(2.4%苯醚甲環唑+2.4%咯菌腈)、適樂時(2.5%咯菌腈)、千金粒秀(吡蟲啉)+粒得豐(苯醚甲環唑)、多菌靈進行拌種或包衣。
旱薄地或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的田塊,可在播種前配合藥劑拌種添加相應營養元素,提高花生的根瘤固氮能力,促進花生的生長。可選用鉬酸銨或鋅肥等拌種,每公斤花生種子用2克鉬酸銨和2克七水硫酸鋅拌種,能提高花生種子的發芽勢和抗逆性,達到花生出苗健壯、出苗整齊。
拌種一般在播種的前1天進行,在拌種時,要注意用藥安全,不要擅自加大用藥量。人工拌種,注意用藥均勻;機械拌種,防止種子在機器里過度滾動,避免損傷花生種皮,拌種后的種子放在房間里緩慢陰干,避免陽光照射或大風吹干。
適期足墑播種 春播花生一般不易播種過早,過早易受凍害,造成爛種、出苗不齊,特別是高油酸花生,對低溫敏感,更不適宜過早播種。普通花生播期的適宜條件是連續5天內5厘米平均地溫穩定在18℃以上,最低需達到15℃,即露地春播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地膜覆蓋在4月中旬。高油酸花生適宜播期應連續5天內5厘米平均地溫穩定在19℃以上,相較于普通花生播期應適當推遲。
花生播種時底墑要足,當墑情不足時,應造墑播種,以利出苗和幼苗生長,適宜墑情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一般掌握在土壤手握成團、松開即散的程度。覆膜花生不宜水分過大,以免造成爛籽。播種深度一般3~5厘米為宜,但應掌握墑好宜淺、墑差宜深的原則。干旱多風的地方,應適時鎮壓,以免播種層透風跑墑,造成種子落干缺苗。
合理密植 春播花生生育期較長,應充分發揮個體的增產作用,一般每畝種植8000~1萬穴,每穴播種2粒;整地質量和種子質量均好的情況下可單粒精播,單粒播種每畝密度1.2萬~1.4萬株為宜,總的原則是肥水條件較好的地塊宜稀,旱薄地塊宜密。
六、農機農藝融合,推進全程機械化生產
春播花生宜使用起壟、施肥、開溝、播種、噴除草劑、鎮壓、覆膜、壓土等一次性完成作業的機械,不但省工省時,而且能提高播種質量,推薦采用先起壟后播種機械(先起壟覆膜,后打孔播種)。
一般壟高10~15厘米,壟距75~80厘米,壟溝寬25~30厘米,壟面寬45~50厘米,要保持花生種植行與壟邊有10厘米以上的距離,利于花生下針。
播種機械要根據農藝要求,調整好行距、穴距、排種量、施肥量、開溝深度等。在播種時應保持直線、勻速前進,作業中不得拐彎,不得倒退,以保證播種和覆膜質量。隨時檢查播種質量,保證開溝深度一致,下種下肥均勻,種子覆蓋良好。
七、科學管理,促進高產穩產
查田護膜 覆膜播種的應及時查田護膜,防止刮風揭膜和地膜破口透風。花生出苗后,要及時破膜放苗,防止燒苗,破膜放苗應在清晨完成。出苗后3~5天內,要及時進行查苗,缺苗嚴重的地方要及時補苗,使單位面積苗數達到計劃要求的數量,一般可采用催芽補種的方式進行。
灌溉 開花下針和結莢期應及時旱澆澇排,澆水時間以傍晚和清晨為宜,避開中午高溫時間澆水,防止爛針,灌溉用水地上水優于地下水。露地平播和起壟覆膜種植的應注意秋澇,及時排除積水,防止爛果。
控旺 在花后30~50天,主莖高35厘米左右時,應及時葉面噴施多效唑、烯效唑、矮壯素等生長抑制劑(建議烯效唑為宜),確保莖枝穩長,防止倒伏。控旺應嚴格控制用藥時間和用藥量,防止藥害。
八、肥藥減量清殘膜,持續推進綠色生產
施肥 基肥、種肥是花生苗壯、花多、果多、莢果飽滿的基礎,用量一般占總施肥量的80%~90%。花生田的施肥原則應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宜優先選用緩控釋肥和有機肥料,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適時、適量控氮,確保養分持續平衡供應。有條件的地方應采用測土配方施肥,無測土配方施肥條件的地方,可采取以田定產,以產定肥的辦法。
高產田塊(400公斤/畝以上)每畝的施肥量為氮7~9公斤、磷6~8公斤、鉀8~10公斤,一般可選用尿素14~18公斤/畝,磷酸一銨18~22公斤/畝量為或過磷酸鈣50~60公斤/畝,硫酸鉀10~15公斤/畝作底肥施用。
商品有機肥、生物有機肥、微生物肥料、土壤改良劑一般施用量為40~50公斤/畝,農用微生物菌劑施用量為2~5公斤/畝,施用的微生物肥料或微生物菌劑應選擇早晨或傍晚施用,施后及時與土壤混合均勻。
植物秸稈或植物產品加工過程中形成的副產品經發酵、腐熟的有機肥及畜禽糞便或動物產品加工過程中形成的副產品經發酵、腐熟的有機肥,施用量一般在1000公斤/畝以上。施用量2000公斤/畝以下者,可結合播種施用;施用量2000公斤/畝以上者,可將2/3用量結合整地撒施,1/3用量播種時施用。
在施肥時應注意肥料和種子間隔,避免燒傷種子,影響出苗。旱薄地種植,可隨底肥增施保水劑3~5公斤/畝。
結莢后期,為增強葉片活力、延長葉片功能期和提高飽果率,可每隔10~15天,葉面噴施2%~3%的過磷酸鈣和1%~2%的尿素混合水溶液,共噴2~3次,噴施要在晴天下午進行,肥液要隨配隨用。
病蟲草害防控 春播花生播種后要及時噴施封閉除草劑,覆膜種植的可選用黑色地膜,除草效果較好。
生育中期要注意蚜蟲、棉鈴蟲、蠐螬的防治,保花、保果。防治方法以殺蟲燈、驅蟲燈、食誘劑等綠色防控方式為主,化學防治為輔,注意不要用已禁止或高毒的藥劑。
生育后期是葉斑病的發病重期,在花針期防治的基礎上,應繼續注意防治,確保植株不早衰。
莢果晾曬應將含水量降至10%,防止感染黃曲霉、青霉等霉菌出現發霉情況。
清理殘膜 覆膜種植的春播花生,因使用的地膜大多不會自然分解,其中40%殘留在土壤中,影響后期作物的正常生長;還有30%在植株上,妨礙機械脫果和污染牲畜飼料;還有30%會隨風吹走,污染環境。因此,在收獲時一定要認真清理殘膜,收集后妥善處理。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河南省花生產業技術體系 臧秀旺 董文召 張 俊 高 偉)













